分层要求巧设计 用好作业促均衡

鄞州实验中学分层作业实施经验介绍

作者:鄞州实验中学   日期:2016-05-05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实施分层作业意见的通知》和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以"因材施教"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创新了传统作业模式,制定并推行了《分层设计 自主选择 分层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饿的吃饱,饱的吃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发挥作业的真正目的——巩固基础、强化技能、发展思维,较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较好地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科教学,为学生的成长进步,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让作业设计与使用研究成为自觉行动

2月21日行政报到的行政会议上李校长解读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实施分层作业意见的通知》并研讨确定我校分层作业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制度;2月22日教师报到的教师会议上李校长明确了我校分层作业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制度并提出我校作业改革的七大要求;2月25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交流各学科关于分层作业的落实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2月29日再次强调我们要重视学生语言潜能和智商的差异,学习风格不同,经验背景不同及情感态度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布置弹性作业即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要求。

有效的课后作业过程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新问题,同时,在产生困惑,解除困惑的循环中,不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参与、自主探求的精神得以升华;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激发并持久保持学习兴趣;树立并不断巩固学好知识的信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课后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努力并高质量地完成课后作业将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

教师在设计这种主体选择型作业时,可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将作业设计成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的A、B两组(或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A组:基础提升题,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适合基础差的学生。B组:能力拓展题和探究创新题,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活用知识,适合学优生。每天都要填写鄞州实验中学AB作业记录单,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和预估时间,

特别关注学困生。要认真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缺陷,制定个别化的辅导方案,通过个别指导和同学互助等措施,激发其学习兴趣,纠正其不良学习习惯,利用双休日进行一周一整理,弥补其知识与技能的缺陷。重视培养学科“尖子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精心挑选一周一培优,既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又有课外知识的渗透与互补,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周五上交后,教师发放下一周的讲义。一周内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面批辅导。

二、遵循设计原则,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设计

集体备课和学情调查是作业能否科学分层的前提和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个别组集体备课不充分,对分层缺乏科学性,对于什么时候该分层、该依据什么分层、应怎样分层等问题都缺乏理性的思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分层表面化。有的只是把同等难度的内容分为了两部分,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之后,对于另一部分内容怎么办?讲评时,没做的部分学生能听进去多少?

二是分层花样化。难度上没有层次,对部分学生巩固知识或提高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是分层机械化。简单地将作业分为三层,没有体现出知识的层递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把握好分层的时机。分层也忌“一刀切”,也就是要客观分析这一天的教学内容,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分层布置作业。对于有些课,比如新授课,学生还都处在对新知识不熟练的阶段,无论其接受能力如何,都需要经过适量的训练来巩固,这时的作业都应是基础性的、巩固性的,无需分层。

2、把握好基础性作业的量。基础性作业以巩固知识为主,量宜小不宜大,要少而精。因为创新型作业虽然是为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但还是应该鼓励中等水平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如果基础性作业量不大,就能让这部分学生完成之后还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创新型作业。而这部分作业是出于教师意料之外的,是他主动要完成的,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容易激发他学习的主动性,而一旦有了主动性,再多再难的作业也不是负担了。

3、把握好创新型作业的度。也就是难度不要太大,即使是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难度太大,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且作业都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的,学生容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思维的紧张度一般不如在课堂上,对仍然思考不出的问题容易放弃。如果稍稍降低一点难度,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就更能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而且这样的题目也容易吸引中等水平的学生也来试着跳一跳,如果他们也能够得着,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产生成就感,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创新型作业不一定非得是难度大的作业,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创新型作业的形式要更灵活。

4、把握形式的多样性,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内容的来源渠道看,可分为教师指定性作业与学生自主选择性作业;从作业设计的开放程度看,可分为封闭性作业与开放性作业;从作业成果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文本性作业与实践操作性作业;从作业完成完成的主体关系看,可分为独立性作业和合作性作业。我们应积极开展作业形式多样化的研究,探索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作业的设计在指定与自主、封闭与开放、文本与实践、独立与合作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探索设计适当的开放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合作性作业,进而在作业的多样性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提高作业的效益,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改革批改方式,使批改与反馈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随堂批改。当堂批改,即时反馈,这样教师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避免作业抄袭现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是真实的,对于改进教学很有帮助。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巡视辅导,在批改时对学生解题中的错误给予指导,并进行订正。这样边巡视边订正,一般可批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而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同时,让学生在错解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校对完后立刻订正,但不要擦掉错解过程,再让教师批改。下课时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已完成,从而减少了学生课后的作业量,留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2、指导学生批改。让学生参与批改,把批改权归还学生。主要方式有:互改互批。在学生自批自改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进行互批互改,即同桌间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做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小组批改。教师先在班级中挑选出几名成绩较好又较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作业批改的常用批语的使用培训,然后把班上同学进行分组,由组长主持,集体批改。对批改中遇到的问题,先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向教师汇报,然后由教师进行个别组的指导或全班讲评。在这过程中,既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通过多向交流,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这种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不仅增强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使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3、建立作业档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建立学生的作业档案。作业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量和质,记录学生的典型错误,并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是知识性的,还是非知识性的),为即将进行的作业讲评积累宝贵的素材。同时,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注意定期收集自己曾经做过的题目,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并定期翻阅,不断回顾,这样可以避免某些题“屡做屡错”现象的发生。

四、运用激励效应,促使学生通过多元评价协调发展

1、把握好分层评价的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段话告诉我们,评价没有“一定之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在分层作业时还要分类评价,也许完成的量不一样,但只要尽力去做了,质量都很高,就可以都是优秀。这样可以给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以鼓励,也能够使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也是需要努力才能得到“优秀”的。

在作业的评价标准,对差生判分适当松些,对优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松些,对优生可紧些。例如,对差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们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以形成竞争的氛围,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2、开展多元评价。生生评价,同学之间互批,再自己纠正。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作业的批改,因此对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策略了如指掌,对出现错误的原因了解得更直接更深入,既能及时释疑解惑,又可在两人或小组内展开探讨、争论。展示评价,可增加课前展示环节,教师从准备好的作业本中抽出几本投影展示其书写、作业的正确率、方法的新颖等情况,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

“分层作业,分类评价”的做法解决了一件衣服让全体同学穿的不合理不科学传统作业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有力的工作抓手。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教材有着透彻的理解,既能够将知识点纳入到知识体系中,知道要将学生引领到什么高度上,又要对学生的学情了然于心,知道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和每个学生个体的问题,知道学生的薄弱点和发展潜力。另外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往往都是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考查、评价和选拔,最终学困生还得面对惨不忍睹的分数,接受自尊自信的挫伤,是否能在一张试卷,在部分题前作好不同标记,带有“*”或“**”的题目学困生可以不做可选择完成,做对了带“*”或“**”的题目,就会得到附加分,学优生则要求全部完成。这样既考察了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考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分层布置作业既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又能满足学生的持续发展需要,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