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让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与品德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宁波市镇安小学宋莉 发布时间:2018-05-14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4月26日,小学语文与品德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驱车前往百年历史名校浙江师范大学开始90学时第一阶段培训,在浙师大的这段时间中,我有幸临听了黄宝富教授的《电影美学》,与邢秀凤教授一同探讨了《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与文本解读》,走近了吴小军书记的《阅读经典书籍,书写精彩人生》,更进一步感受到了黄立新教授《指尖上的教育》的魅力。专家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经验及丰富的理论修养向我们传递着当代语文教育的研改方向,给予我们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受益匪浅。5月初第二阶段的培训在宁波市镇安小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走近了多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在聆听他们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课时,收获颇丰。他们的课堂与时俱进,贴近学生,注重语文阅读力的培养,从中我也学会了很多。下面我就本次90学时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一、思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知常容,容乃公”——这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段,意思是认识了人之常理,把握了客观规律,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包才能处事公正。这就告诉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基础、需要、困惑、兴趣、热点等出发,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你的课,也才能让你的课堂焕发活力。纵观平时的自己,深感惭愧,备课时无外乎翻阅各类教参,参考各位专家整堂课的教学思路,说到要有自己的思想,那几乎是没有,照搬照抄成了平日的常态,所以,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激情不高,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你所教学的知识其实早已了然于心,而对于他们所欠缺的知识你又不曾谈起,语文课变得日益枯燥乏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类问题,帮助学生制造困惑,让他们变得爱思考,让你自己同样变得爱思考,这样课上才能生成更多未知的元素,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同行者,支持者和鼓励者 ,保持着“同理心、悦纳心、引领心”,学生才能更快成长起来。
二、学会阅读和写作,书写精彩人生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想必每个语文教师都非常明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广泛阅读,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接收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吴小军书记在讲座中提到“家庭藏书量与学生的学科成绩高低成正比”,读书要广博,要思考,要摘记,要学以致用,更要学会说“不”,批判地“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想这不仅受益于学生,同时也受益于广大教师。工作后,读书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扪心自问,是否还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不读书的老师又怎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看到吴老师家中那厚厚的藏书以及他为学生写的那十来本日记,深感自己的不足。我想,正是由于他爱看爱写,他的学生才能如此的优秀吧。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自己先看起来写起来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书籍,书写精彩人生。
三、学用高科技,用“指尖”教学
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快速发展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现在的课堂也是充满着“智慧”的高端课堂。课堂要求必须与高速发展的时代接轨,一个不与时俱进的教师终将被时代所淘汰。但现代课堂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等等。智慧教育是一种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根据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迅速掌握各类高科技,让各类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每个学生爱上生动有趣的课堂,爱上快乐学习的方式。黄立新教授所介绍的“explain everything”软件就改变了传统ppt的弊端,让更多的“生成”激发教学的可能性。王彧钊教师的课堂运用微课,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教会了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
综上,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更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给学生更多的可能性,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