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进修 >> 培训广角 >> 项目培训

专业引领,打磨品质课堂

——《初中科学教师教学策略与创新能力》培训心得

作者:宁波市鄞州蓝青学校 徐珂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20 年 10 月 18 日起,有幸加入初中科学教师教学策略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训。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总共聆听了五位专家教师的讲座,还通过教师研修网观看了数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本次培训内容丰富而有深度,从中收获良多。

培训活动从杨尧飞老师的《问诊课堂——“望”的技术》开始,杨老师从“观察的眼光、观察的阵地、观察的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了课堂观察的必要性及方法策略。作为新任科学教师,很多时候我还是将关注重心放在了课堂情景中,也确确实实忽略了对很多学生课堂反应的观察,对于某些行为暴露的一些教学问题也没有深入地反思,因此错过了很多引导的时间节点,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同时杨老师还分享了包括教学设计或创新板书设计等的宁海教师课堂细节集锦,从多个角度阐述优化课堂细节的教学艺术。

钟伟东老师的讲座主题为《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从现阶段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又结合实例讲述如何在课堂内、学生实验、课外兴趣活动、习题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如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解题思路的多样性,从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展性创造性思维,让我印象深刻,也有许多反思。随着教学能力的吸收提高,我也从一开始纯粹自己讲到请学生分享思路,从中获得了很多优于我个人的方法,让我更加坚信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但却在分享时间的控制上有所冲突,需要在后期继续尝试改进。同时钟老师总结的提升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环节中,从实际案例的听讲中获益良多,有许多能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洪亚纯老师则一线教师设身处地的角度,分享了关于《教学设计背后的实验教学思考》,内容包括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思维的培养、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的改进、课堂实验的拓展。是演示课本实验还是适当创新改进,引入该实验的目的,如何利用好教学实验培养探究思维以及如何将教学实验生活化等等,都是我听了这次讲座之后深有感触的一些地方,也是我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思考的一部分。从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喜爱,实验形式的趣味性,实验现象呈现方式的优化,是我一直以来在专注的角度,其中有许多自己的思考,但是对于某个实验背后的拓展性思考却缺乏挖掘,还停留在解决某一个探究问题的单调程度,利用性及深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邵万亮老师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杂谈》干货满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于学生,更在于老师,邵老师提出诸如观察实际现象、认识错误实验操作,减少无意义机械问答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调动多维感官、建立不同效果的刺激等切实有效的举措,在案例的分析中找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有些时候确实过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解释一些知识点,而疏忽了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确实错误理解了师生互动的定义,并非一问一答,而应该是引导性推动性的抛砖和足够深度的思考。

金艳老师的《科学发展史对创新教学的启示》一讲中,给了我许多创新实验的灵感。现阶段科学史于我而言更多的还是故事性与学生的拓展性,对于科学史背后的可借鉴意义是缺乏深度思考的,我们追求仪器简便化、现象直观化的创新实验,往往在实验装置、实验材料上犯难,不知如何改进,这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借鉴科学史,也许是再走一遍科学家经过的历程,从中触类旁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的创新过程,请学生思考该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在大家共同的探究中回顾科学史,在共同创新的表面下是对该实验的实质性原理思考,相信会是意义颇深的一堂课。

综上,各位专家、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作为新教师,希望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学习,在日常也需要更多实际教学后的反思与改进,方能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