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素养提升

——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训心得

作者:潘火街道德培小学 邹瑾   日期:2024-05-14   来源:鄞州教育网

很荣幸参加了由鄞州区教育学院组织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为了更好的提升美术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助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本次培训活动分两次研训,主题分别是“聚焦课堂艺术,提升综合素养”和“美术课题研讨”。各位老师、专家们带来的精彩讲座、课堂教学让我收获颇多。

一、聚焦课堂艺术,提升综合素养

新蓝青学校的张晗珠老师分享的“馆校牵手,共筑艺梦”博物馆课程的介绍,让我对于如何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这种结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张老师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探讨我们的博物馆课程,博物馆课程让学生能够走出传统课堂,亲身体验和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总的来说,博物馆课程是一个创新的教育模式,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边界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仑珉山学校张佳薇老师的“童心创国潮 美育新课堂”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在美育中的核心地位,这让我意识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乐创国潮课堂是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课程设计,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

陶育义老师带来的国测和各类艺术检测的内容让我们有了目标和方向,了解平时教学该从哪个角度命题。陶老师希望老师们能基于国测数据的呈现和学科现状的分析,看到背后反映的真实问题,同时能联系对照自己学校实际,剖析学校美术学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并扎实落实,从而推动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观摩了新蓝青学校唐涛老师执教的《活字印刷》和华泰小学邵盈燕老师执教的《青花瓷》,其中唐涛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课堂氛围活跃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熊雪青老师对于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熊老师认为以“美在课堂”为着力点,让艺术美在课堂、美在生活、美在社会、美在自然。

二、美术课题研讨

第二次研训以“美术课题研讨”为主题,听了钟公庙中心小学王晓娇老师关于《“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汇报后,我对如何将地方特色融入儿童美术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让学生置身于清净中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度,提高美术表现能力。李惠利小学毕莹老师《漫创未来:儿童科技漫画育人的实践研究》跨学科融合,课程内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其评价方式“多元鼓励”培育学生的恒心,提高学生“科艺创美”的素养。奉化区实验小学的方璐莎老师《草木染文化“1+X”模式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突破原有模式,推动1+X的新模式;方老师重整课程结构,时空跨界实现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样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全局的意识。

骆建钧和郑宇醒两位专家老师分享了课题研究方面的讲座,骆老师表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可以一生去研究的,并且进行深度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由低阶到高阶的变化。我们作为一位基层教学一线的教师怎样研究课题?如何撰写课题报告?郑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经验,四步法则简单易懂,我们作为基层一线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

感谢这次培训,依旧让教育和学习稳步前行,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