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共研成长

——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训心得

作者:宋诏桥中学 史柳盛   日期:2024-05-14   来源:鄞州教育网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美育浸润学生,美育浸润教师,美育浸润学校”的指导思想。美育浸润,共研成长,鄞州区教育学院精心组织了“双新”视域下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培训,此次培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干货满满,涵盖课例展示、交流研讨、成果汇报和专题报告。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们美术教师聚焦专业成长,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为美术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第一阶段的培训以“聚焦课堂艺术,提升综合素养”为主题。新蓝青学校的张晗珠老师为我们带来《馆校牵手,共筑艺梦—关于博物馆美育课程中的“点线面”》课例展示,张老师从“打破边界,延伸课堂美学”、“因地制宜、建立馆校合作”、“创新实践,实现博物馆美育”三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浸润式的博物馆美育课程。连点成线,因地制宜,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向未来生长,落实新课标理念。北仑区岷山学校的张佳薇老师为我们带来《童心创国潮,美育新课堂》分享,张老师从品悟传统艺术、乐创校园国潮,培养爱国精神这三部分内容为我们介绍《乐趣国潮》这门美育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涵盖衣食住行,内容丰富多彩。宁波市美术教研员陶育义老师为我们带来《“国测”内容分享》,陶老师为我们介绍艺术教育质量监测的目标、要求和题型,并深入分析试题类型,为老师们解答疑惑,让我们明确教学方向,掌握教学方法。新蓝青学校的唐涛老师为我们带来《活字印刷》课堂教学展示,唐老师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沉浸在活字印刷的探究中。课堂重在合作探究,循序渐进突破重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华泰小学的邵盈燕老师为我们带来《青花瓷》课堂教学展示,邵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学生浸润式探究青花瓷的魅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慈溪市美术教研员熊雪青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点评和现场交流,对课堂教学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为在座的大家提供新颖的教学思路,鼓励老师们深入探究,深耕课堂,启发学生思维,“美在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培训以美术课题研讨为主题。钟公庙中心小学的王晓娇老师为我们带来《“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汇报,王老师融合宁波的人文味,海洋味,食尚味,从跨越课程、滋养生活、辐射区域、浸润校园这几个板块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用生活丰富艺术,用艺术点亮生活,让我们在座的教师领悟到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深度思考研究,开发主题式单元课程,创设项目,用美育浸润校园,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李惠利小学的毕莹老师为我们带来《漫创未来:儿童科技漫画育人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报,毕老师以科艺融合,创享美育为理念,从“科艺融通”育初心、“三技三法”育匠心、“科艺创美”育真心和“多元激励”育恒心这四个部分为我们分享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在漫画创作中的素养提升,教师要与时俱进,尝试学科融合,多元探索,美育向未来。奉化区实验小学的方璐莎老师为我们带来《草木染文化“1+X模式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成果汇报,方老师着眼于跨越学科的资源融合和融合学科的形态建构,融合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沉浸式体验草木染文化,我们从中学习到教师要尝试从校园生活中寻找主题,带领学生领略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骆建钧老师为我们带来《选点突破的教师一线课题研究》专题报告,骆老师从点的选择、点的链接、点的生发为我们分享“从点到体”的三种思维,并为我们深入分析优秀案例,鼓励教师们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教育热点,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深度研究,骆老师的分享激发了我们研究的兴趣,让我们扩展思维,收获满满。宁波市教研室郑宇醒老师为我们带来《美术教师科研素养》专题报告,郑老师结合艺术新课标分析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特点,从文化、在地艺术、介材和画种这几大视角分析中小学美术拓展课程的区域规划,为我们提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研究中突破,在反思中成长,我们要多思多看多问,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素材,归纳总结,拓展思维。

   一次学习,一次成长,经过浸润式的学习,我们提升了理论水平,拓宽了学术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今后我们应将所学所思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美育浸润,以美育人,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