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心田,拔节成长

——参加鄞州区素养导向的小学“新声阅读”培训心得

作者:宁波市东钱湖镇中心小学 钱佳雨   日期:2025-04-02   来源:鄞州教育学院

区教育学院周老师组织的素养导向的小学“新声阅读”教学探索(90学时)研修,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这个二年级语文教师的教育心田。多堂生动的示范课、数场启智的讲座,以及宁海城南小学的浸润式学习,让我在阅读教学的长卷上,重新勾勒出"以文化人"的教学图景。

一、课堂实践:让文字在童心中发芽

在《挑山工》的课堂上,教师巧妙运用“登山路线图”,让城市里的孩子用红色粉笔在黑板山径上勾画挑山工的足迹,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里,挑山工坚韧的精神已悄然渗入心田。这种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象体验的教学智慧,正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金钥匙。

二、汉字启蒙:解码文化基因的密钥

“汉字启蒙”讲座如醍醐灌顶,让我重新审视每天面对的方块字。当专家展示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时,我仿佛看见先民们造字时的智慧。还有在城南小学的观摩中,我顿悟:识字教学不应是机械的笔画堆砌,应成为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

三、文化培根:在阅读中种下精神图腾

《枫树上的喜鹊》授课教师抓住文章中的四个“喜欢”,引导学生像课文中的孩子那样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可爱的喜鹊阿姨一家。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的精神已在生根。这让我想起培训中反复强调的"文化基因唤醒者"角色——我们不仅要教孩子认字读书,更要在他们心田播下"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的文化种子。

合上写满笔记的研修手册,窗外的梧桐正将新绿伸向蓝天。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带领孩子们在文字密林中寻找文化之根,在阅读长河里打捞精神之光。未来的课堂上,我将以汉字为舟,以文化为楫,让每个孩子在母语的浸润中,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年轮,我们播下的文化种子,终将在岁月里长成亭亭如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