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小学“新声阅读”教学探索90学时专项培训即将落下帷幕,这次培训以“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探究”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课例研讨、外出观摩实践等形式,让我对语文教学的本质、方法及教师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一、理论筑基:重新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本次的培训形式丰富,来自各地的专家、一线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丰富且充实的知识盛宴,其中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张幼琴老师关于《汉字启蒙阅读起步文化培根》的讲座让人印象深刻。她认为应该从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汉字启蒙。通过词语结构和组合发现汉字背后的秘密,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文化。这对于一二年级的老师来说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好语文书上的资源,梳理汉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喜欢上汉字。张老师提出了三条路径,分别是指向生活运用的语言文字积累、指向思维发展的语言规律梳理和指向情感态度的汉字文化体现,让我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二、方法革新:解锁课堂教学新样态
在诸多的课例方案中,来自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丁圆伟老师带来的整本书阅读示范课《手斧男孩》给我的启发最大,整堂课不是常规化的教学设计,而是从学生的思维出发,以精彩的情节引领学生去发现故事中的精彩之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疑问:如果是你,像布莱恩一样流落荒岛,会选择哪两件物品在荒岛中帮助你?这个非常小的问题却让学生主动进入到布莱恩的故事中来。
丁老师通过章节梳理,明白关键章节的用处,提醒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应多关注重点章节,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故事内容。最后以“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去了解作者,比最开始出示作者简介更有创意。可见丁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富有创意,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三、自我成长:做终身学习的语文人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需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如何将语文课堂教学转化成教研文字,山西省《语文报》社长裴老师给我们解答了这一疑惑。
裴老师以资深的学术阅历和前沿的研究视野,从资料收集、论点提炼到论证展开的全流程梳理,为我们点明了学术论文撰写的误区与正途。讲座中典型的案例举例、犀利的剖析思路以及提出的针对性的改进方法都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不仅让我们对学术论文的创作技巧有了清晰的把握,更唤起了我们在论文写作中追求的卓越勇气和执着。
教育之路,永不止步。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以“文化传承者”“思维点燃者”“语言教练”的多重角色,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