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升培训班赴象山考察学习小结

作者:刘瑞霞   日期:2025-04-30   来源:鄞州教育网

202548-10日,在鄞州区教育学院的组织下,AI时代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升培训班全体学员奔赴象山,先后走访了象山丹山书院和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教育集团政实校区进行为期天的考察学习。

象山山海交融,神奇秀丽,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的美誉。走进象山丹山书院,胡奇观书记首先就介绍起位于他们学校的县重点保护文物——丹山井。相传是秦代徐福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筑庐凿井于此,深厚的历史文脉由此可见一斑。学校依傍的后山,形似大象,这正是 “象山” 之名的由来。学校依山而建,我们沿着层层台阶拾级而上,胡书记一边提醒我们注意脚下,一边介绍着他们学校的校训:“走好每一步台阶”,朴素的校训将脚下路与求知途相映,激励师生踏实前行。此次培训,我们聆听了书记和校长的精彩讲座,还观摩了两节别具一格的课堂。多元的学习体验,引发了学员们诸多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感触课堂为源,孕育科研灵感活泉水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科研并非额外附加的任务,其根源恰恰在课堂之中。8日下午的小学数学推理课、初中道法课,从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理念,延伸到国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为方式,无不彰显出扎实、稳健的教学风格。校长和书记作为初中语文、数学主课教师,在讲座中列举的教学实例,更是生动体现了从课堂实践中生发科研灵感的过程。这一系列场景,都充分印证了课堂是科研的源头活水。

感触科研为翼,驱动课堂改革新航船

此次外出考察,并非仅仅聚焦于科研写作,更让我们深入思考科研与教学、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技术赋能: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改进实践》讲座中,胡书记及教师团队围绕提升课堂质量开展的教学改革令人印象深刻。从“导学展评测” 教学模式向 “大问题” 教学推进,充分展现了教学、学习与技术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也让我们明白,身处 AI 时代,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科研已然成为推动课堂改革的核心动力源泉。

感触三:科研作笔,绘就教育创新新画卷

丹城第五小学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切实感受到科研在教育创新领域的力量。学校凭借科研成果,大胆探索学生书写的三线斜框新模式,并申请专利。同时,基于科研推动海量阅读,极大拓展了学生视野,积累知识,滋养生命。科研如同画笔,助力学校在教育创新的画布上,绘就出充满活力的崭新画卷

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过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希望在学习之后我们能尽快消化学习所得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