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思·预示·重审·导引

教科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之一

作者:鄞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日期:2024-10-28   来源:鄞州教育网

参加2024鄞州区幼儿园教科主任教科研能力提升研修,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讲座培训引发我不断思考。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教科主任如何跳出幼教看教育如何在拓思·预示·重审·导引下让研究链生活?

一、提升文学思维,拓看教育

1.基于逻辑思维研究课题

在原宁波教科所俞所长的梳理下,发现搞教科老师大多关注所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的设计阶段和成果梳理阶段更注重标题的结构一致、字词押韵等,有时甚至为了所谓的题目“统一”、凑几个三、几个四,忽略了课题研究更为重要的逻辑思维。结合“彭宇‘撞’老人案”的实例、教育科学课题与教学研究课题的对比、省级国家级的获奖课题框架图等等,引导一线老师突破经验型逻辑思维学习逻辑,促使思维严谨缜密、明确清晰、有理有节。学会高级的思维方式提升认知能力,实施有灵魂的教育。

2.重温红楼梦思以小见大

跟随宁波市社科联(院)鲁教授再次走近《红楼梦》,了解吕型伟和亚努什对教育的思考。试着在小物件中见大编织、小细节中见大信息、小人物中见大冲突、小故事中见大兴衰。而“编织”,则是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的谋篇布局。知晓《红楼梦》的别称《石头记》,结构上的魔幻穿越,《石头记》的始、中、终,内容上的深刻隐喻。

二、积极角色担当预示心理

1.正面心理视域下提升职业幸福

聆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晓虹老师讲述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职业幸福感》。期待:我是谁?我想?直面烦恼很正常,懂得结果产生消极的情绪。了解前测《生活满意度量表》,试着基于5个问题给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打分;后续体验:如果以下条件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满意,优先选择是什么?由此感知: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了解徐晓虹研究员所研究内容:在积极心理学关注、研究的问题,关注和研究人类主观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学校教科主任的角色担当与功夫修炼

作为教科主任应该怀有的教育思想:不落下每一个学生。由国家对教师的9字要求(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历史使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引发新思考:1.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2.全面提升教育质量。3.提高体、智、扩、优。以及学习AI,课程创新,学校教育研究课题的五大方向,艺术教育生活化,宁波大学的共读活动等,研究学习、实践、写作的关系。

三、实践转化成果,重审科研

1.科研强校的实践路径与教科研成果的论文转化与发表

面对学生不同经验基础、不同认知水平,作为老师“教无定法”才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透过概念的表象看清背后的本质,实施综合学习、学科实践、因材施教、素养导向。聆听浙江教学月刊社的陈永华主编分享案例,明晰课题报告与期刊论文的异同,从三方面深思:精缩“文题”感知“理念入题”,细酌“提纲”感悟“思维导航”,深行“教研”体认“实践赋能”;今后写作中试着让观点立起来、标题亮起来、条理清起来、内容活起来。

2.教育科研的几个真相:理解与改善

听了省教科院沈佳乐主任的分析和独到见解,令我了解了青提学术、百度脑图、SPSS工具、网易云课堂等。懂得了研究有四个层次性:已知问题已知答案、未知问题已知答案、已知问题未知答案、未知问题未知问题。其中,未知问题已知答案(是换角度);已知问题未知答案(说明还是这个问题,但方法创新),这一系列的研究是适合多数人做的、能出成绩的课题方向。实例结合的讲述,让我知晓了某类课题的侧重点,核心词,问题的提出(要有信息量),主报告(模式化的概括),案例的处理(需要有效举例,如:案例与主旨紧密相关、案例精炼、案例的“注解”等等)。

四、重思课程育人,导引研究

1.学校高质量课程育人的思考与行动

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评估与检测中心的繆主任梳理下,我们了解所有的育人模式,大致分为文化(管理、协同)育人、课程(活动、实践)育人两大类。知道了教育研究类书籍、教育信息类书籍。实证事例下进一步了解:课改新认知,确立正确的课程观,把握学校课程的设计方向;完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六体合一,四种课程突显实践性,校本课程特色、三启月课程;课堂教学改进,优化课堂学习的要素。了解国外翻转课堂的流程、构成,个别化学习三项研究内容,作业改进,推进教学实施管理,劳动课程群等等,给我很多的新启示。

2.以研究为导引推进学校实践理性

在杭州市教科院、教育评估中心的王曦主任带领下,让我走入理想化的未来学校。观看和了解了鄞州高级中学的图书馆造型、星空音乐工作室的开通。再次思考研究、课题与实践的关系,了解研究选题从哪里来,如何开展实践研究,如何提炼成果。教育研究必须遵循六条科学原则:提出重要的、可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建立研究和有关理论的联系,使用能够和直接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提供一条严谨明确的推理链,进行重复验证和推广的研究,公开研究成果和同行专业人士的检查和批评。

多位专家结合教育科研方面的一系列讲座令我感悟颇深:日常不缺课题、课题不乏研究研究需要有效实践教育研究注重行动研究。重思如何以理论有效支撑实践、才能推动行动研究。偶遇后要把握时机、成为一种助力,才能顺应、支持、激发研究不断深入提炼


                                                                鄞州区潘火街道东莺幼儿园  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