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信息 >> 本地信息

不变的是母校情

五乡中学60周年校庆

作者:五乡中学 汪焕杰   发布时间:2016-11-21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签到、参观、问候、合影、交流,欣赏庆典活动,这是来自五乡中学60周年校庆的场面。这所从当初的几间教室、几间寝室、几个办公室、几名教职工、百余名学生发展成为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142名教职工、1300余名学生的浙江省首批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

11月19日上午,2700余名校友从五湖四海纷纷赶来与以前的师生共聚,共同庆祝五乡中学60周年华诞。昔日的师生部分也已进入古稀之年,其中年龄最大的校友已经接近80岁,年纪最长的教师已有90岁。在五乡中学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以揭秘植物病毒世界科学之谜的陈剑平院士为代表的近两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些校友崇尚科研,著书立说,成名成家;有些校友专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名师;有些校友担任政府和企业的要职,治理社稷,经济匡时,成为社会精英;有些校友业务精深,成为行业翘楚;更多的校友成为勤奋踏实的家乡建设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相同的是,每位校友身上都寄托着对母校深厚的眷恋之情。

“高中三年塑造了我,不能不想念”

2011届校友周勇,目前正攻读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轮机工程研究生专业,主要研究磁流变阻尼器以及在桥梁斜拉索上阻尼器的应用。他说,“这些年多次梦回高中,今朝终于实现”。清晨六时闹钟催人醒,仓促洗漱,一大早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久别的母校。初到校园,赶紧寻找班主任兼化学老师陈意娜老师,略感羞涩,对自己多年没回校园看望各位老师倍感羞愧,而在他的内心,老师们的名字其实早已刻在他的心上。“这些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思维,逐渐使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想考取英国伦敦帝国理工攻读博士学位的寝室室友沈琪荣,他感慨万千,同学之间的激励作用更是让他感叹对母校的骄傲。

“一本笔记本,激励我克服人生困难,终身好学”

打开时任语文老师送给她的一本笔记本,1967届初中校友张友娣激动不已。回想,81年丈夫眼睛失明,照顾5岁后因故残废的大儿子,她独挑家庭重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家庭压力导致其身患重病,45岁病退,但即使如此,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一直工作到62岁,独立撑起这个家庭。繁忙之余不忘学习,60岁开始自学书法,62岁开始学习钢琴,至今已有5年了,她的理想就是学习“诗词格律,绘画”,争取做一个“才女”。面对人生的困难,是什么样的动力激励着她?

回忆起当时在母校的学习的日子,从东吴到五乡走着上学,38里路,培养了坚强的品质。史老师学习上严格要求,叫我每天写一篇日记,作文连写五次连改五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要学那雄鹰博击长空,决不做乳燕侥樑回飞”。这几句话就是写在史美成送给她笔记本上的话。每当遇到各种困难,张友娣都会用这些话语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她说,“是恩师的精神力量,时时激励我奋发向上终身好学,也是恩师的精神力量,培养了我坚毅的品质。”

校庆之际,她特地带来了一些书法作品,用她自己的方式勉励青年学子,“要想在知识的天空中采星撷月,探索宝藏,你就必须像雄鹰那样顽强,搏击风云,振翅翱翔。”

“用照相机记录同学情”

1984届校友,叶海鸣感慨学校发展的变迁,从当初艰苦的办学条件,到现在硬件设施好、环境美的校园,无不为母校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他特地带了数码相机过来,一方面记录同学们相聚重逢的场面;另一方面,因为还有一些同学因故不能赶过来,把母校校庆照片在同学微信群里发一下,让他们也能感受校庆盛况。“平时大家忙于各自生活、工作,稳定之后,大家经常聚会交流各自的情况,觉得很开心,同学情是心理上的寄托”。

2014年在北仑春晓举行了30周年同学会,这次他们班一共来了42位同学,同学们一般都在50几岁左右了,好多都是二代三代五乡中学校友,叶海鸣说自己的外甥都已经一岁半了。谈对母校对自己的影响时,他说,这种影响是一辈子的,“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他进入部队和以后的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生活独立,坚强品格的培养方面。他真挚地感谢母校搭建了这样一次平台,让他和他的同学们能近距离地坐在一起,回忆往事。作为校友,“我们以后会关注母校的发展,特别是学校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成长”,叶海鸣这样说。

校庆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校历史的总结,发展成就的展示,更是凝聚人心,交流感情,也是激励学校发展的重要平台。很多校友感慨,“离开母校多年来,尽管我们的年龄在变,岗位职务在变,但我们对母校的关注始终没有改变,对母校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也正如1980届校友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在庆典的发言,“学校的盛誉离不开毕业生的成就,60周年,标志的是成熟厚重,诠释的是风华正茂,彰显的是大有作为”。校友永远割舍不掉母校深情。1989届校友林剑飞说,“家里的老中青三代人见证了五乡中学的成长和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所学堂育几代人。我们与我们的母校情深缘更深。”看到学校的发展,也是老一辈学校工作者的欣慰和光荣。工作21年的原学校教师王捷振,“看到学子秀木成林,学校欣欣向荣,我作为第一代五乡中学教师感到无比欣慰和光荣”、“五乡中学是教师成就职业理想的舞台,是学生展现个性发展潜力的乐园。”

问候.JPG

签名.JPG

庆典现场1.JPG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