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教育系统将劳动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

作者:鄞州教育网   日期:2021-05-01   来源:鄞州教育网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如何让劳动教育不再流于打卡、拍照等形式,真正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让孩子拥有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能力?鄞州教育系统积极将劳动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生活,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链式”课程让劳动教育更饱满

  在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的阳光农场里,一群小学生正扛着小锄头、小铲子,给番薯、毛豆、韭菜浇水施肥。

  “这里原先是一块城市绿化的预留地,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变成了学校劳动课程的‘试验田’。”一旁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学校每个班级一块地,学生在课余时间学做小农夫,种点瓜果蔬菜,每个学期末,都能收获了不少的农产品。

  从耕种到收获仅仅是行知实验小学“链式”课程的起点。学校还构建了行知厨房,编制劳动课程纲要,为学生提供种植、采摘、烧制、记录一整套课程体系,把原本几个相对独立的劳动项目巧妙链接,使得“链式”下的新课程变得更加有趣,更有张力。

  “曾经哪怕让他洗个菜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可自从学校开设系列劳动课程后,孩子不仅会洗会切,还能烧个小菜。”看到学校录制的学生烧菜小视频,不少家长兴奋地转发朋友圈,感叹自家的娃儿懂事了。

  “多少艰辛,要最后吃到一口菜,才能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校长谢增焕说,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才能给学生去带去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避免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学校。学校还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课程。三位一体的劳动清单里包含了“劳动微作业”、“劳动技能大赛”等具体的举措,真正实现人人是劳动之人,处处是劳动之地,时时都是劳动之时。

  “劳动储能”让学生更独立

  “我们家每天吃晚饭的米是我淘的。”

  “我每天洗碗,开学到现在,打碎过一个碗,当时特别难过。”

  “我最擅长的家务活是瓜果刨皮,一般我都能刨出一整条长长的皮。”

  在五乡镇中心小学,新生入学先“储能”,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学校坚持的传统德育项目,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

  一年级新生的“储能”活动,储的主要是家务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本领。扫地、倒垃圾、淘米、洗碗、剥虾等10余项最为简单的生活劳动技能,是全体一年级新生需要储备的能量目标。同学们一般通过班级群的每日打卡作业等途径进行储能学习和储能操做。

  不仅新生要“储能”,其他各个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蓄能”作业。学校设计了各个年段的梯度式渐进式的生活劳动技能储蓄训练项目。如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电饭煲烧饭;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洗自己的衣服鞋袜等;四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瓜果“刨皮”的熟练技能;五年级的学生会去菜场独立买菜;六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学习拆换枕套、被套等有一定难度系数的家务活。

  该校鲍淑琴校长介绍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这种的生活劳动储能训练,真正参与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知道了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体会了父母的不易,培养了责任担当,从而也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爱行动”课程以劳动促成长

  钟公庙中学的学子,一天的学习从劳动开始。让劳动贯穿整个初中学习生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生存技能,更是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家国情怀的起点。

  钟公庙中学设计了“爱行动”劳动系列课程,从扫一屋到维护一方土地,从种下一粒种子到成品上市义卖。学校都有相应的课程纲要,通过劳动传递爱和关怀,学校制定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孩子以前分不清节气,也不知道劳动后收获的滋味。但是现在,孩子会带回来他们收获的果子,还制成果酱拿到市场义卖,并把收入捐给贫困的学生。”初二徐悠娴的妈妈说:“现在孩子特别享受劳动的过程,他说虽然劳动很辛苦,但是收获的时候也特别有成就感。”

  “从爱出发,引导学生用劳动去爱学校,爱家园,爱身边的人然后爱我们的国家,爱整个世界”。校长黄明敏表示,通过一系列为爱而设置的劳动课程,给学生去带去不仅仅是劳动的体验和感悟,还有情感的交流和升华,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同时,实现以爱育爱,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

  为了把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展现出来,学校每个假期都有劳动成果评比,每学期阳光之星评比也设立了劳动之星。

  未来几年内,鄞州将在全区范围内创建18所区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6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6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