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互联网环境支撑下的“四+”教共体模式

作者:鄞州教育网   日期:2022-05-18   来源:鄞州教育网

鄞州区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平台,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网环境建设、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试点+普及”模式逐步推进,实施“线上+线下”研讨协同,开展“输入+输出”可逆教学,创建“考核+激励”评价,积极建设鄞州特色的“四+”教共体模式,助力教育共同富裕。

一、探索“试点+普及”推进模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互动。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进鄞州区教共体工作推广普及。2018年,鄞州区4所学校获评浙江省首批“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学校。2019年,升级为“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项目,并纳入当年省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鄞州区确定了18所结对帮扶学校。2020年,鄞州区结对帮扶学校拓展至42所,实现乡村学校全覆盖。2021年,提前实现义务学校全覆盖。今年,根据省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支援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500所”)工作要求,鄞州区确定了6所学校,与衢州市衢江区进行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帮扶活动,将原“互联网+义务教育”中的40对结对学校同步升级为“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实现公办学校教共体全覆盖。

二、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实现结对学校深层次协同互助。在开展线下教学、线下教研的同时,出台区域同步课堂技术环境指南,引入小鱼易连云管理平台,搭建区域同步课堂网络平台,实现区域内所有学校在线听课、在线互动、资源分享等功能,利于将城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广到乡村学校,实现各结对学校之间深层次的教学协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帮扶活动12000余次,参与师生累计20万人次。2018年以来,我区已安排196名城区学校教师支援农村,597名农村教师晋升到更高职称,农村教师职称晋升比例逐年提高。

三、开展“输入+输出”双向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多频次共享互补。完成制定区域教学实施指南,建立“输入+输出”教学双向可逆机制。同步课堂不仅仅支援方教师授课,让受援方教师接收先进理念和教学技术,定期对支援学校进行授课,让受援方教师得到足够的教学锻炼和能力培养,增强乡村学校教师自信心和认同感。目前,我区所有结对学校中实行双向可逆授课,目前受援学校课程输出已超过300节次。还将帮扶内容从常规课程延伸至特色课程、德育管理、校园文化等领域,如镇安小学将特色课程《国学》带入同步课堂,塘溪二小将地方校本课程“竹编工艺”输出给江东实验小学。

四、实施“考核+激励”评价制度,实现结对工作全方位共赢互促。每年定期对各结对学校的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列入对各镇(街道)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对结对帮扶优秀学校,在经费予以倾斜,获评年度“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对结对帮扶优秀教师,优先考虑评优评先资格。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经费700余万元。近三年共计10篇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三年来,与衢江区结对学校超过30位教师获课堂教学比武区级一等奖,40余位教师论文获区级一等奖,鄞州区先后收获了“全国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