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日报]中国少年手球何以笑傲国际赛场?
作者:鄞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06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昨天18时,鄞州区金家漕小学U10组的男女球队出现在江苏金湖的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的赛场上,开始了他们国内的征战之旅。
前天上午,这两支球队还在丹麦维堡国际青少年手球锦标赛的决赛中奋勇拼搏,并以全胜战绩包揽U10组男女冠军。丹麦维堡国际青少年手球锦标赛的赛场,已经连续三次奏响中国国歌了。
三年里,鄞州区金家漕小学手球队征战国际四大青少年手球锦标赛,获得4次世界冠军、3次亚军、1次季军,令该项目传统强国侧目,连欧洲媒体对他们的称呼,也从“小不点”改成了“一所伟大的手球运动学校。”
一所普通学校的手球队,何以能代表中国并笑傲国际赛场的呢?
他们是手球运动的“搅局者”
曾有这样一段插曲:在金家漕小学手球队参加完2016年丹麦国际青少年手球锦标赛返程时,在丹麦机场受到上百名工作人员夹道欢迎。他们问:“手球赛冠军,你们是韩国人吧?”回答掷地有声:“我们是中国人!”
手球起源于欧洲,是欧洲传统优势项目。在亚洲,韩国则被视为手球项目最强的国家,多次夺得奥运会冠军。在中国,手球项目的发展起步较晚。
金家漕小学是浙江省最早的手球运动尝试者之一,2004年组建手球队,2005年校男队首次参加全国小学生手球联赛,获第四名,成为该届赛事最大黑马。2009年,在全国小学生手球联赛中,他们获得亚军。
2010年,金家漕小学男队代表国少男队参加第38届世界小学生手球精英赛。他们被希腊、瑞典等欧洲球队称作“小不点”,然而,历经半个月“魔鬼赛程”后,他们出乎意料地闯入十六强,创造了当时中国男子手球史上的最佳战绩。
2016年,他们出现在手球王国丹麦,一举夺得丹麦维堡国际青少年手球锦标赛U12男子组冠军,实现了中国青少年手球团体项目在国际大赛上冠军零的突破。
“这让所有人对中国手球刮目相看。”金家漕小学手球队总教练陈敬伟说。
2017年夏,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派,金家漕小学手球队代表中国小学生分别前往意大利、丹麦、匈牙利参加青少年最高级别的手球比赛。这一年,她们斩获意大利英特纳姆杯国际青少年手球锦标赛U12组女子冠军。
2018年,金家漕小学手球队在丹麦又以全胜战绩包揽U10组男女冠军。
丹麦维堡《Folkeblad》报评论金家漕小学说:“近年来一直闪耀在欧洲运动场上,这是一所伟大的手球运动学校。”
学科教育成为手球发展支柱
值得探究的是,金家漕小学只是鄞州区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全校6个年级共800名学生,生源均来自附近小区住户,他们何以能代表中国并笑傲国际赛场呢?
“学校硬件不是关键,内涵特色发展才能拥有生命力。” 校长陈锡江认为,手球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金家漕小学2004年就成为我省最早组建手球队的一批学校,然而,坚持数年后,校队总教练陈敬伟遗憾地发现,如果只是参加常规比赛,这项运动只能是少数学生的专长。
“让手球精神成为学校的精神,让孩子们在团队合作和比赛中学会成长。”4年前,陈锡江来到金家漕小学任校长,他对手球这个特色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随后,手球与语文、英语等学科教育结合了起来。
因为文化的融入,手球赛场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大舞台。
学校的手球联赛“JHA”历时一学年,有百余场比赛。三至六年级每班都有手球拉拉队,并将学校的拉丁舞、街舞、现代舞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孩子们自己编舞、排练;每个班的手球队都有自己的队标,手球精神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手球馆设有球星堂,定期将联赛中的优秀球员、拉拉宝贝的精彩瞬间制作成海报悬挂在馆内;联赛中,学校将音乐、美术、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融入其中,设立小记者、小裁判员、比赛数据统计员、小教练员等岗位,让每个孩子参与到手球运动中。
“曾经洒下汗水和泪水,我们何惧疼痛与劳累。Handball Handball……”这是金家漕小学手球队队歌,也是学校校歌。在赛场上,孩子们一次次用行动实践了这样的拼搏精神。
把失败也当成 一种教育
在班级联赛首场比赛中,601班以0:19惨败。全班同学陷入沉默。同学们慢慢发现,玩手球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要有不服输的韧劲。601班开始重新选拔队员、训练。一周后,憋着一股气的601班队员们终于赢下了比赛。
“我为自己自豪,守住了5个球,下次我的表现一定会更好。”赛后,守门员方宇哲说,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向优秀,不过手球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也是手球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
“我们是出去学习的,拼一场是一场。”回忆起第一次到丹麦比赛,校长陈锡江感慨万千。队员们一到赛地,便和当地球队打了一场交流赛,上半场队员们还能咬住,但下半场全线崩溃。面对高出一个头的欧洲队员高强度对抗,他们一时无法适应,连连输球。每打完一场比赛,孩子们就几近虚脱,但3号队长熊俊雄说:“我们一场比一场打得好,不断地进步。面对这样高级别的赛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拼呢?”从草地打到室内高标准球馆,这支少年手球队终于靠拼搏精神逆袭,让中国国旗在决赛球馆飘扬、中国国歌在颁奖时奏响。
“比赛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在青少年世界锦标赛里,我们不仅学习如何争取成功,也在学习如何承受失败。”陈锡江说,比赛的经历最宝贵,成功虽然可喜,但在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更加宝贵。
因2016年在丹麦获得冠军,金家漕小学手球队被其他球队列为重要对手,他们经历了一上午打三场比赛的魔鬼赛程,在教练吃黄牌、领队被罚下的困境中,孩子们在赛场上咬牙坚持,最终夺得2017年U10组的季军。
在去年匈牙利举行的比赛中,金家漕小学男队很多队员刚刚度过12周岁的生日,他们面对的却是14周岁的欧洲队员,第一场比赛,面对人高马大的对手,孩子们输了球。
失败也是一种教育,孩子们在失败中体会到了手球不仅需要技术,更要有不服输的韧劲。“中国孩子球感好、悟性好,缺陷在身体素质。”金家漕小学手球队虽然最终只获得第19名,但细腻的技术、迎难而上的精神,得到了裁判和对方领队、教练的认同。
学会吃苦是手球教育内涵
金家漕小学手球队在国际赛场成绩骄人,在国内的战绩亦是不俗,曾获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4次、亚军6次、季军7次,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不过,没有一次比赛成绩是轻松得到的。
去年出征意大利的11名女队员,都是四五年级学生。比赛每天在近40℃的室外举行,队里每个队员都中过暑,每天有人流鼻血,但上了赛场,她们就是敢打敢拼的“女汉子”。
“我们代表的是中国,一定要打出精气神。”12岁的卢奕灵是左边锋,擅长动脑子打球。决赛常规时间最后两分钟,在球队落后2分、被罚下一人的情况下,她攻入关键一球,将比分追成14:14。经过两个加时赛,队员再度被罚下,金家漕小学手球队以4人迎战6人。
作为场上4名队员之一,陈汐媛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拼了。身体条件不算出色的陈汐媛,在决赛加时赛中展现了高水平,最终帮助球队以18:17险胜。
在今年初学校开始组建出国比赛队伍时,校队主力李义峥因家中遭遇变故无法出国比赛。教练张和柱多次上门家访,学校还给予补助,最终孩子顺利成行。李义峥比赛中共打进46球,平均每场得分4.6分,特别是在决赛中,李义峥强力突破连进6球,被评为“最有价值球员”。
由于身材瘦弱,没能选上校队的庞永胜曾偷哭了好几次。此后,他努力争取到试训机会,并以积极跑动使自己成为快攻的重要点。今年小组赛对阵丹麦队,对抗中他被踢中脚踝,当场倒地不起。教练把他抱下场,简单冰敷治疗5分钟后,他挣扎着起来向教练要求上场:“我要为校争光,这点伤我能忍。”
一起吃苦的还有老师和教练。在国外比赛,饮食是个大问题,每天面包、沙拉,孩子适应不了。老师们从超市买了烧水壶、电饭锅等,每天早上4时多,陈锡江就起来给孩子们煮粥、煮鸡蛋。锅小,人多,一煮就是好几锅,就为了早上能让孩子们吃上热粥、鸡蛋。
“我记不清有多久没见女儿了,特别想家。”男队主教练张和柱来自安徽,他带队参加丹麦维堡国际青少年手球锦标赛已是第三年了。球队早晚集训,他忙得妻子待产都没能好好照顾,孩子出生后也没时间抱抱。
手球运动已在浙江推广
出国参赛是练兵,也是找差距,更是学习先进经验,带回来在国内推广。如今,金家漕小学新建的校舍中规划了室内、室外、沙滩4个国际标准手球馆,不仅为承办国际赛事创造了条件,也为磨砺新一代手球队员创造了训练环境。
学校在成就自身手球特色品牌的同时,也为全国青少年手球运动的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该校影响下,浙江省已有10多所中小学先后开展手球专项运动训练。金家漕小学培养的学生后来还成为手球项目的推广大使。
“我们的学生顾伟挺2008年毕业,如今在象山县鹤浦小学工作,继续推广普及手球项目。”陈敬伟说。
2009年,鹤浦小学引进手球项目,成立全县唯一的手球队,由顾伟挺担任教练。2011年,顾伟挺如愿实现“进前八”目标,获得全国第7名的好成绩。2016年在江苏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手球锦标赛上,象山县鹤浦小学取得小学组男子乙组全国第二、女子乙组全国第四。如今,顾伟挺已回到金家漕小学,迎接他的新使命,他的徒弟林江则继续留守鹤浦小学。
宁波青少年手球声名远扬后,手球项目传统强省安徽的省队工作人员找到宁波的手球教练,希望可以挑选好的苗子。上海浦东新区康桥小学等全国的20多位手球特色学校校长也来到金家漕小学交流取经。
小小的手球,不仅让老师、家长、孩子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其带给教育的意义,更远远超过了这个体育项目的意义。
《鄞州日报》2018年08月0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