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东钱湖镇高钱小学上学的张嘉宸开心不已。国庆节前夕,他鼓足勇气参加了学校开展的“祖国母亲,我想对你说”祝福语视频征集活动,让他惊喜的是,自己的祝福语视频成功入选,之后将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展示。“太有仪式感了,非常喜欢新学校!”张嘉宸来自黑龙江,父母都是装修工人。因为“民转公”,这学期他从仁达民办学校转到了高钱小学就读。短短一个月,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习氛围,都让他感到满满的幸福。
秋季新学期,随着鄞州10所随迁子女学校全部转公或终止办学,和张嘉宸一样,涉及的9000多名随迁子女全部入读公办学校。百分之百的公办接纳,推动随迁子女从“有书读”到“读好书”。
随迁子女学校成为历史
随迁子女学校是鄞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21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鄞州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为解决“放一张书桌”的问题,随迁子女学校应运而生。据统计,最高峰时,随迁子女学生占比达到全区在校生的55%。
一名老教育人透露,即使鄞州近几年每年投用1~2所学校,仍然无法完全接纳所有学生,随迁子女学校仍然需要承担教育供给的职能。目前,全区有15所民办义务段学校,其中10所为随迁子女学校。但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水平低,长期以来是鄞州教育的短板,成为教育考核的“失分项”。
今年以来,鄞州区以推进“民转公”改革为契机,下大决心、直面难题,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在区级层面成立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综合协调、党建指导等8个专项工作组,通过专班化运作,推进各校“民转公”。区教育局会同人社、财政、编办等有关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并加强基层调研,根据学校实情,制定规范处置“一校一策”,按照学校性质分类分批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工作。
在区、镇街共同推动下,鄞州“民转公”规范办学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其中,9所“公参民”学校,1所转为民办,2所转为公办,6所终止办学;6所纯民办学校,保留2所优质学校并规范党建和办学行为,4所纯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终止办学。涉及的9000多名随迁子女全部入读对应的公办学校。
“对于每年仍有大量流动人口涌进的经济强区,全面关停低端随迁子女学校,更显得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力度。”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至此,专门接纳随迁子女的低端民办学校在鄞州成为历史。
新学校托起“稳稳的幸福”
“新学校真漂亮,菜很好吃,还有室内篮球场,太开心了!”从仁达民办学校转到高钱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曹庆恒兴奋地说。曹庆恒来自江西,父母都在东钱湖镇的一家制衣厂打工。新学期开学后,和他一样从利民、仁达两所民办学校安置过来的600多名“新生”都在新学校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民转公”后,高钱小学规模从原来的12个班扩大到了28个班,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300人。在区、镇两级大力支持下,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扩容和提升,并通过培训和新招聘充实优质师资力量。东钱湖镇中心小学利民校区发挥团队力量,从确定过渡到学校整体改造提升,只用了一周时间,就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邱隘镇东新学校转公办学校后,一次性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环境改善、设施提升,并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朝晖实验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后,充分利用好公用经费,及时为11个初中班级装上空调,并改造了操场,置换了草坪。
鄞州区积极改善相关公办学校及转公学校的办学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学仪器设备添置、过渡校舍改造,让学生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饮食条件等方方面面感受到变化。
“很幸运能入读公办学校,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来自重庆的初三学生王智弘由衷地说。
让每个孩子有出彩的机会
公办接纳,不仅是“形”的接纳,更是“质”的提升。
鄞州区加强相关公办学校力量配备。目前已新任校级领导3名,调度编制教师25人,并多措并举配齐专任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激发教师能动性。
担任钟公庙中学执行校长的蒋勇是新任的3名校级领导之一。蒋勇原是塘溪镇中学校长,曾在塘溪镇中学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基层教学和管理经验。今年,他所在的钟公庙中学金家漕校区接纳了长丰学校、春晖学校两所民办学校500名随迁子女,共开设班级10个。近一个月来,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家访活动,初二、初三年级家长会,初一新生军训活动。蒋勇还深入教学一线,通过上课、听课了解学情,给学校教师作岗前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全力推进金家漕校区教育教学节奏与钟公庙中学全同步。学校希望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的规范化、个性化管理,尽快把随迁子女良好的学习生活生态建立起来。
为提升办学质量,鄞州区朝晖实验学校校长马任专门邀请了鄞州区城北成校的老师来学校上社团课,他还积极与街道、区关工委、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加强联系,拓展学生兴趣课程。目前,该校已为在校学生免费开设了21个社团课,包含足球、韶琴、吉他、琵琶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对朝晖的未来很有信心,希望能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马任说。
据了解,目前鄞州区符合条件就读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已有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始终坚持的初心使命,下步区教育局将进一步规范全区转公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学指导,落实五育并举,实施薄弱校园三年提升行动,做到‘形变质也变’,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广大随迁子女学生真正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红利。”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建平表示。
2022年11月8日 4版特别报道 http://yzrbepaper.cnnb.com.cn/h5/html5/2022-10/01/content_3093_6800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