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中学: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宁波逸夫中学举行心育故事大赛

作者:戴雷斌   日期:2024-04-30   来源:鄞州教育网

春光四月,细柳微斜。为了切实加强心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水平,4月29日下午,宁波逸夫中学在阶梯教室举行首届心育故事大赛。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曹红斌,副书记王芳、副校长叶国军等校领导及各班心导师参加活动。

周泽甬、戴雷斌、沈芸瞻、陈碧莹、励露娜、王银萍六位心导师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心育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大自然具有强大的疗愈力量,能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周泽甬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青少年的“自然缺失症”》。他介绍了其本人多年来所开展的研学课程,作为德育特色课程蕴含丰富的德育与心育资源。通过了解祖国山河、文化历史,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研学旅行则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意志,提高认知与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资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将心比心,以德育人。戴雷斌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回顾》。他围绕学生心理安全问题,介绍了好学生的心理障碍、临界生的中考压力、后进生的有效转换等三个案例。认为遇到重大问题首先要核实信息,先应急处理,再及时层层上报,绝不能拖延和隐瞒。面对学生心理问题,要因人施策、多关心多沟通,要及时做好家访工作,通过家校合作,尽力解决。师生日常插曲既是教学中的调味剂,也是教育学生的良机。沈芸瞻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少年的“搬砖”梦想》,她巧妙抓住师生日常插曲,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寻找梦想的故事。她认为,学生犯错并不可怕,或许每一次犯错正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机会。初中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积极向上的梦想,并细化为可行性小目标逐步实现。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或许会让我们感到无奈、挫败,但学生也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感动,让我们被幸福包围。陈碧莹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挫折与感动》,她通过案例,介绍了她做班主任以来遇到过的挫折和收获的感动,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的经验和处理班主任工作的技巧。电子时代,每个孩子都面临着手机的诱惑。励露娜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拒绝沉迷手机》,她分享了一位学生因沉迷手机而不愿来校的故事,在这一事件中她多次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商解决学生沉迷手机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众所周知,电子产品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危害,如沉迷网络,产生厌学情绪等,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危害,因此我们更要重视。班主任,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结者,必须在中间发挥好沟通协调的作用。王银萍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眼镜事件的处理》。王银萍老师以眼镜赔偿事件的处理为例,介绍了她处理学生意外事件,尤其是在涉及到赔偿时的处理方式。班主任应积极处理,了解并向家长说明具体真实情况,促进双方家长的交流,促进矛盾的化解。

赛后叶国军副校长对六位选手的心育故事作了一一点评,对老师们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老师们准备充分,所讲述的故事真实典型、情真意切,并鼓励老师们潜心育人、不忘初心。他结合多年政教工作的所看、所思、所学,给在座各班心导师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要做一位勤快的班主任。2.要用心、公平对待每位学生。3.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自我认知能力和抗压受挫能力都有待强化。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环境的干扰,学生在身心发展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果缺乏及时干预和有效地辅导,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心导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向导,在日常与学生的密切互动中,能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在心理危机突发时具有天然的优势。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提出困惑、交流心得,相信一定能够在如何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帮助孩子们度过心理危险期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感触。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