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场所,是校园安全的重要防控点。实验管理人员应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排除事故隐患;重视安全教育,举行应急演练;同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规范操作。为了对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事故做出及时的响应和处理,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事故应急组织
组长:学校主管领导
组员:实验教师、实验员、消防安全员
二、实验室事故处理原则
1、先救治,后处理
2、先制止,后教育
3、先处理,后报告
三、火灾事故
1、报警程序:
(1)实验教师或事故发现人员迅速组织学生、教师离开现场。同时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学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工具赴现场扑救。
(2)根据火势情况,如需要报警,立即拨打119,报告内容为“...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务必详细说明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3)学校将引发火灾的仪器、设备和具体实验操作过程迅速向县、市装备部门汇报,装备部门及时抵达现场处理。
2、组织实施:
(1)教师要迅速组织学生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2)学生和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园内的道路。
(3)在消防车到来之前,教师均有义务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参加扑救。
使用工具:灭火器、消防毯、沙土、水桶、脸盆、浸湿的棉被等。
(4)学校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快速抵达现场。明确消防栓位置,以便消防车作业。
(5)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6) 及时做好灾后损失评估。
3、火灾扑救方法:
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1)A类火灾为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塑料、棉织物体等,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干粉灭火剂灭火。
(2)B类火灾为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如有机溶剂、汽油、柴油等,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3)C类火灾为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4)D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
(5)精密仪器、珍贵图书、档案用1211灭火器。
注意灭火器上的类型标识。
4、注意事项:
(1)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2)火灾第一发现人要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查明原因。
(3)火灾后反应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火灾事故处理首要是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四、中毒事故
1、教师马上打开窗户,通风,切断毒源。
2、疏散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安全的地方。
3、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学校领导。
4、对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或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受氯气轻微中毒后口服复方樟脑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湿敷法救护,中毒较重者应吸氧;一氧化碳中毒宜及早送高压氧舱治疗;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畅通;对心跳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抢救的同时要拔打120急救,在医生到来之前,不得放弃急救。
5、如发生入口中毒,应根据毒物种类采取适当处理方法,酸碱类腐蚀物品先大量饮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其他毒物先行催吐后再灌入牛奶,同时送医院救治。
6、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
7、毒气泄漏现场急救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
8、实验教师将泄漏毒气的仪器、具体的操作过程迅速向县、市装备部门汇报,装备部门及时抵达现场处理。
五、触电事故
1、教师或学生立即切断电源开关,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若触电者在高处,要防止其跌落。注意正确的施救方法,杜绝施救过程中出现二次伤害。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迅速派人到就近的医院救治。
3、若触电者出现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要进行心肺复苏;若呼吸和心跳均停止,则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同时拔打120,急救要有耐心,在医生到来之前,绝对不能放弃。
4、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学校领导。
5、实验教师将漏电仪器和操作过程迅速向县、市装备部门汇报,装备部门及时抵达现场处理。
六、机械伤害
1、若伤口不大且较浅时,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用消毒的镊子小心取出伤口中的异物,用75%酒精或2%碘酒涂擦,消毒2~3次,待其自然止血后即可。
2、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或被泥土、脏物、生锈的铁器污染,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治疗,由专业医生处理。
3、因教学仪器质量或设计问题引起的机械伤害,实验教师将具体的仪器和操作过程迅速向县、市装备部门汇报,装备部门及时抵达现场处理。
七、化学药品伤害
1、若试剂溅入眼中:
(1)睁大眼睛,用双手拉开上眼睑,使毒物随泪水流出。
(2)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部,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水向上冲洗眼睛,边冲洗边转动眼球,使结膜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冲洗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
(3)若无冲洗设备或无他人协助冲洗时,可将头浸入脸盆或水桶中,浸泡十几分钟,可达到冲洗目的。
(4)处理后,再送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2、若是固体化学物质落入眼内:
(1)应及时取出(若是碎玻璃,应先用消毒的镊子移去碎块,或在盆里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2)用水冲洗。
(3)盖上干净的纱布,速去医院做进一步处理(切记不要紧闭双眼,不要用手使劲揉眼睛)。
3、若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在身上,应在最短时间(1-2分钟内)进行冲洗创面不少于15分钟(注:冲洗时必须立足于现场条件,不必强求用消毒液和药水,自来水也可应急),应根据根据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有针对性地处理,重伤者及时送医院诊治。常见化学品烧伤现场应急处理如下:
(1)浓硫酸等酸性烧伤
a、用干布擦试干净。
b、用清水冲洗或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氢氧化钠等碱性烧伤
a、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
b、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
(3)溴烧伤
a、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
b、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
c、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在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口停留片刻。
(4)磷烧伤
a、在水下仔细清除磷粒。
b、用1%硫酸铜溶液冲洗。
c、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d、用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切忌暴露或用油脂敷料包扎)。
(5)次氯酸钠烧伤
用牛奶、蛋清、淀粉糊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
(6)酚类烧伤
a、用70%酒精的水溶液冲洗数遍,直至创伤面无酸味。
b、以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c、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4、因教学仪器质量或设计问题引起的化学品伤害,实验教师将具体的仪器和操作过程迅速向县、市装备部门汇报,装备部门及时抵达现场处理。
八、财产被盗
1、设置隔离带,保护现场。
2、报告学校主管领导,由学校向公安机关报案,等待勘察。
九、其它
若遇到地震、雷击、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按相关应急预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