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创新发明的新天地——下应中心小学
作者:区少科协 发布时间:2012-02-10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下应中心小学现有25个教学班,1287名学生,65名教职工,先后荣获鄞州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鄞州区首届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宁波市第二届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以“全面育人,办出特色”为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通过落实措施,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近几年来,学校教育工作成果斐然,声誉日隆,先后被评为“区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文明单位”、“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 “宁波市书法实验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肯定。
充满激烈竞争与挑战的廿十一世纪已经到来。创新是新世纪中国的希望所在。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培养廿十一世纪接班人的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科技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建设者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者的重任,普及科技教育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更是新世纪社会建设的需要。我校本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致力于科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一、领导重视,管理体制健全,是创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有力保证。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我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科技辅导员为骨干的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起好指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聘请了常识、美术、电脑、劳技、音乐等各学科的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以科技小组为龙头,全体教师人人都做科技教育者,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各项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教育活动。
2.制度健全,活动保证。学校每学期都制订详尽的科技教育计划,并将其与学校各项工作计划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都有具体的细则,并有发动,评比和总结。
3.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为了更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教育,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立了科技制作室、作品陈列室,根雕制作室等专用教室,并按省农村示范性小学的标准配足仪器设备。2006年暑假,我校耗资近3万元,在科技制作室中率先引入了全套的多媒体电脑和投影设备,这个当时在鄞州区小学的科技教育中尚属首例。
4.为了让教师能及时地领略到国内外最新的科技信息,学校订阅了《电子制作》,《小学科技》,《电子报》,《动手做》等大量科技类报刊杂志,另外,师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中自行上网搜寻资料。这些为全面开展科技教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5. 2007年前,学校的科技组活动主要集中在周六的假日活动中,2007年后,在假日活动无法继续开展的情况下,我们独辟蹊径,果断的采取了在日课表中穿插科技活动课的办法,保证了科技活动的时间,也给各校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二、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大力普及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的主渠道还在课堂教育。我们要求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并适当拓宽本学科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广泛地接受科技知识,并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引导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科学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综合性课程,我们把其作为科技教育的重点阵地。在“将废物变成能源”为主题的科学课中,指导老师带领兴趣班学生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科技组的师生们提出了“利用生活废弃物品,提高动手能力”的口号,变废为宝的搞科技,将平时收集的收音机、电线、小型发动机等随意组合,变出一样样精美的小制作,并多次在区里获奖。学生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环保节能意识。
语文、数学学科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科技知识,我们把其作为科技教育的主要渗透阵地。提高能力,着重在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我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教材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结合点、着力点、渗透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智、能、道融合教学,寻求智力开发、创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教师用“观察日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讲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地推导出数学公式和定理,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以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学校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在环保教育中我校注重渗透教育,在思想品德、语文、自然等学科教学中我校充分体现了环保教育,各科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案,加大对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使环保与教育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如:教研组活动中在教学语文教材《林海》、《蛇与庄稼》、《去年的树》时,借助多媒体教材,形象、直观地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将造福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将受到惩罚。
三、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创设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
每年的11月份,我们学校都要举行科技节活动,科技教育重在创新,每年的科技节活动精心布置,决不雷同。在科技节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班级参与的基础上,各班选拔人才参加年级组的竞赛活动。每次科技节活动有发动讲话和活动总结,有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具备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科技教育不但面向学生,更要面向家庭,早在2006年的下半年,我校还发动学生的家长举行了一场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动手一家人”现场制作赛,参与者积极制作,曾受到了鄞州电视台的采访和报道。
科技组是科技活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科技组从2005年创办以来,无论在校级的活动和区市一级的竞赛中都崭露头角。2006年暑假,本校首次参加第三届鄞州区科技夏令营活动,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荣获团体三等奖,其中,个人获得一等奖的1名,二等奖的5名,三等奖的5名。2007年暑假,我校的代表队参加了第四届鄞州区科技夏令营活动,获得团体奖二等奖,其中 单项奖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在科技夏令营中获奖涉及的项目有航空,航天,航海和车模、科幻画,小制作等。在07年区科普知识竞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在宁波市“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保障安全健康”主题科普知识竞赛中,我校503班的李芹同学获得三等奖。在2007年的鄞州区风筝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2人次,三等奖1人次。
四、以变废为宝为立足点,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泛滥的垃圾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绿色环保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学校的科技活动的主旋律就是利用利用废弃物的有用部分,加以改造,利用与组合,创造出新颖别致的东西。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实,科技教育涉及的面很广,如何在科技教育中找到切入口,并站稳脚跟是很多人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因地制宜,紧跟时代步伐,提出了“以变废为宝为立足点,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口号。
科技制作室内的许多零件都是学生从废弃的电器和物品上拆下二次利用的,比如废旧的录音机上拆下的螺丝螺帽比五金商店买来的好很多,很多机械件部件和电子元件能再次利用,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给制作提供了便利。我们的发明创造作品的零件都来自这些不起眼的废旧的电器和物品。旧电器被拆除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操作怎么样重新装配,既能动手实践,又能培养学生仔细耐心的科学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拆装当中产生疑问,就会不断探求新知识,不断解决新问题,使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让科技制作不再象文化课那样枯燥,也不再象传统的劳技课那样单调。
我校的陈彩萍老师,引导学生搜集废弃的树根进行艺术品创作,独创了根雕制作校本教材,根雕艺术是选择和利用自然界中的树根、竹根、藤根等各种根材的自然形态,加以艺术处理和工艺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简称根艺。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根艺美术品、根艺装饰品和根艺实用品。它是生根在泥土里的艺术,是人们把根的自然美的秘密,从泥土里揭示出来,与天同创,显现出来的艺术语言。
学校的根雕艺术展示活动每年集中展示一次,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项目。
我校的汪方亮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电子制作和科技创作,指导学生多次获奖,尤其以小发明小制作见长。
2006年3月,学校的朱微微同学制作的护靴套在鄞州区妇联组织的现场制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三届鄞州区科技夏令营活动中,应家辉同学的《蚊香定时熄灭器》获得了 一等奖。乐琪斌同学的《碎断蚊香电热烟雾产生器》获得 二等奖。汪力同学的《废旧电池残余电量利用装置》获得二等奖,林妙栋同学的《拾乒乓球器》获得二等奖。
第四届鄞州区科技夏令营活动中,汪君磊同学的《打滴提醒器 》获得一等奖,汪文玲《旧电池供电充电器》获得一等奖,汪晓辉的《游泳救生球》获得二等奖。后来,这个“游泳救生球” 获得2007年宁波市发明创造发明大赛三等奖,成为07年度唯一进入宁波市创新大赛的鄞州区小学组的作品。
五、引入一流的现代化设施,通过多媒体普及科技教育。
我们的学校历史悠久,所以校舍显得相对陈旧,但我们在最近几年,陆续引进多媒体设备和电脑设备,硬件设施在兄弟学校中首屈一指。现在全校65位教师做到人手一台电脑,每台计算机配备最新的双核处理器。而且在校的新老教师人人会用电脑。全校26个班级,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都配置了多媒体的电脑、投影机和实物投影仪,教师都能独立操作多媒体控制台,为科技教育的开展增添了新的教育平台。全校165台电脑能组成局域网,而且能直接上互联网。学生不出教室就能了解到网络上最新的消息,甚至能通过QQ等软件和教师交流探讨问题。
六、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建设平安和谐的绿色家园。
我们学校将环境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中、实践中受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东兴社区为主要基地,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前往参加“爱我家园,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以社区环境整治为目标,结合社区领导部门的意见,同学们调查、研究小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身体力行开展活动。占小区总人口20%学生家长都反映:“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当家长的真应该带头做好环保,给孩子们一个榜样。”这一活动收效甚明显,学生们为改造家乡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队部每学年都开展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时刻提醒队员要有环保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等,大队部通过布置宣传窗、板报的途径,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有关知识;3月12日植树节,大队部组织队员到实践基地——湾低农庄种植桑苗,在烂泥坑中,使队员掌握了基本栽种方法,也更提高了护绿的意识;在“献爱心,捐义款”活动中,学生们更为踊跃。他们真正做到了“勤俭节约,变废为宝”,将家里的易拉罐、油壶、塑料瓶纷纷卖给废品回收站,从一分到五角,总共累积了一百四十余元,作为大队部活动基金。还有在六一节爱心义卖活动中,学生将自养的小盆景和自制的根雕、泥塑作品纷纷进行义卖,尽得善款千余元。这些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环保行动的深入开展。
每学期定期举办的环保征文、演讲、手抄报大赛,中队会观摩更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少先队还注重将队员们带到社会、带入大自然,去亲身体验、亲身感悟,我们以校外快乐中队为载体,“环保小队”、“护绿小队”充分发挥了作用。假期里,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社区,“清理城市牛皮癣”、“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是街道小卫士”等活动,将孩子们带入了课堂外的另一个世界,体验着成功、体验着喜悦。
环保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融入一体,赋予了少先队活动新的内容,增强了队的活力,又使环保教育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学生们还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回家,热情地向父母宣传,“提倡用布袋购物、垃圾如何分类、绿化的好处、节水小建议、吸烟有害”等等,这些环保知识通过千余名学生带进了家庭,宣传给几千个大人,宣传给社区周边的人,这是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成功之处。
七、争创科技教育特色,我们全力以赴,永不停步。
创建科技教育学校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在发明创造方面,我校独树一帜,我们不仅要做最好,而且要做鄞州区的更好。在根雕艺术方面,我们要打开各路渠道,把学校的根艺推广出去,体现艺术和环保的有机结合,展示本校独有的特色。今后学校将继续做好环保和绿化,并进行普及和宣传,致力建设平安和谐的绿色家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第五届科技节的阳光侧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