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教研究 >> 教研信息

科学助力未来梦 生动课堂齐探究

作者:李维 郑杰   发布时间:2017-12-28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12月27日,小学科学鄞州区和国家高新区联合教研活动在瞻岐镇中心小学举行。鄞州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李维老师、高新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钟伟东老师和来自两区各个小学的50余位老师齐聚一堂,在“追求基于儿童立场的科学课堂”的主题下,听课,评课,进行思维碰撞,气氛甚是热烈。

上午,来自瞻岐镇中心小学的郑杰老师,王笙舲小学的陈静飞老师和高新区实验学校的王豪挺老师,先后执教了精心准备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同样的内容,经过三位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对课堂环节的反复构思,对思维导图的反复设计,呈现出了三堂风格迥异的课,给瞻岐小学的课堂带去了激情与活力,给在场听课的老师享受了一场科学的盛宴。

郑杰老师以《奔跑吧,兄弟》这个游戏为基调,整堂课用三张游戏中的任务卡贯穿整个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并且以游戏任务卡的特点为契机,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参与小组合作,又能快速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生动课堂的理念。而接下来,郑老师通过看,摸,闻,敲的感官观察方法进一步引导到看,刻,吸,水的工具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对岩石的特点进行探究,也从中渗透了人类的观察历程也是从感官到工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最后,郑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海豚争章活动,对学生整堂课的活动进行了小组评价统计,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陈静飞老师关注科学语言的严谨和凝练,在这样的语言魅力的熏陶下,整个课堂流畅、和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她的课从认识岩石的概念出发,进而用感官初步观察岩石的特点,充分挖掘孩子的前概念,将孩子们的发现整理成思维导图,让孩子们初步建构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岩石以及岩石的特点可以用怎样的语言进行规范的描述,从而引导孩子进行更加细致地全面观察和更加详细、规范地描述。接下去引导学生对岩石按照自己的标准分类,渗透按照标准分类的科学方法。最后以猜一猜的游戏结束本堂课,既检验了孩子们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又对下面的课程做了延伸,真正发挥了单元起始课的作用。

王豪挺老师是一位富有激情的老师,在他的带动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他的课从宝石引入,通过介绍各种宝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观察各种岩石,接着通过不同种岩石的相同特征自然地过渡到岩石的分类。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节奏紧凑,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岩石的认识与学习。

一上午精彩的课堂演绎结束了,在场的老师们犹如品尝了一道又一道美味大餐,值得细细体会。下午的评课活动在翁奇辉老师的主持下更是锦上添花。每位老师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反思探讨三节课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听课老师各抒己见,异常精彩,会场上碰撞着思维的火花。

评课结束后,不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在场的听课教师都有了更深的感悟,而高新区教研员更是对我们在座的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1、小学科学的课堂,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究,首先要想到的是怎么好玩,而不是怎么去设计,只有好玩了,学生才有兴趣,有好奇心,老师的课堂自然而然也就设计出来了。2、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科学源于生活,所以老师上课的内容尽可能与学生近,学生才会更有兴趣。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实践,尽可能的整合资源,如二次观察记录的整合,实验记录单的整合,教学环节的整合等,让课堂充满乐趣,达到高效。3.教学语言严谨、科学、规范。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做为一名教师,要关注自己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老师的语言不科学,学生也就不会科学起来。

最后,鄞州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李老师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并对活动做了小结。正如李老师所说:走在科学的这条路上,可能属于你的果实很少,但是一定要坚持到底,不断进行学习,才有可能收获成功。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