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教研究 >> 教研信息

鄞州区初中科学“生动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在宋诏桥中学举行

作者:初中科学   发布时间:2018-03-20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生动课堂”教学改革,3月19日下午,鄞州区初中科学“生动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在宋诏桥中学进行,本次活动有区教研员沙琦波老师主持,特级教师、省教研员王耀村老师亲临活动就如何在生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进行了专题指导,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七中的林琼媛做了课堂教学展示。全区一百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林琼媛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人体的呼吸》。在这堂课中,林老师先用大家熟悉的微信朋友圈的游玩照片引入,引起大家在自然中畅快呼吸的美好回忆,并抛出“我们通过什么结构呼吸?”以及“我们是如何呼吸的?”两个主线问题。为解决第一个问题,先以空气的视角自己录制制作了一段视频,并用三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大大简化了这段较为简易的又是基础的知识。将主要时间放在对呼吸运动原理的探究中。在这段探索中,从“洗耳球体积变化与空气进出”的类比模仿——到“胸腔体积变化与空气进出”的亲身体验——进而猜想“肺体积是否变化?以及变化规律”——验证猜想——动态模型小结——动力来源(呼吸肌)——两个自制教具模型(分析呼吸肌的作用)——呼吸运动的原理,逐渐铺垫、层层推进,让学生先从触手可及的小实验中过度到较难理解的人体运动中,由简到难,由具体到理论的变化,一条主线非常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探究过程。此外,用吹猪肺的实验带给学生感官的震撼,肺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图片模型而更多地从真实的角度来认识生物,胸腔模型的自制模拟肋间肌的运动、自制教具膈肌运动的模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体验中印象深刻。这些实物的演示、先进实验仪器的使用、自制教具的模拟等技术手段大大简化了学生的理解,也充分显示了生动课堂的特色。课后,区教研员陈国军老师从生动课堂的内涵、课堂组织的形式、教学语言用词等方面做了点评。

接着,省教研员王耀村老师对从林老师展示的课入手,对我区的生动课堂教学作了充分地肯定,并指出这很好地彰显了科学课程的特色。随后,王老师对课堂教学中关键的实验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以 “动手”就会“动脑”为主题给与会的老师们做了深入的指导。王老师以一个斯坦福大学教授的教学视频引入了本次讲座内容。他给老师们谈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到怎样具体实施有效实验教学,王老师也结合科学书上的实验,一个一个给大家分析,分析每个实验的特色意图以及我们可以怎样改进创新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突破难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发认识冲突,提高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王老师引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告诉老师们: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正因为有动手的实践性,才有动脑的可能性。从实验出发,验证理论,巩固理论,构建理论。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能去动手“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弊端,进而动脑改进,改进后又加固了理论构建。讲座中王老师还顺手用一根吸管做了演示,从一根极其简单的吸管中,演示了振动发声,演示了音调的变化等等。王老师现场实验案例与理论的结合完美地给我们讲述了动手与动脑。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和高效。

本次活动是对第六届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深化,是我区实施“生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又一次成果汇报,也是我区深入推进区域课改的一次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区教研员沙琦波老师的总结中落下帷幕,老师们也表示对学习成果应用于自己教育教学充满信心。

(通讯员:陈志豪)

QQ图片20180320145551.jpg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