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感受科学魅力
——区初中科学市、区教坛新秀送教到咸祥镇中学
作者:初中科学 发布时间:2018-12-14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为促进科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学习和研究,也为给边缘地区的孩子带去优质的教学,12月11日上午,鄞州区初中科学教研员陈国军老师带领部分青年科学教师到咸祥镇中学开展教学探讨活动。
首先由来自姜山镇中学初级中学的林玲老师执教八年级化学课《元素》。林玲老师从原子的微观结构引入,利用几个原子的异同点展开教学,构建元素等概念。紧接着通过元素和原子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林老师还设计了“元素命名史”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的相关规律,进而将元素进行了分类、排序,为接下来学习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做铺垫。课堂上,林老师利用移动白板开展一个个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不停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思考,得出的结论又成为下一块教学内容的信息,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使得整堂课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接着由潘火实验中学的张雪娜老师执教九年级化学课《酒精灯上的铜丝》。对于物质的转化,由于大部分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张老师弱化了知识点的教学,着重培养技能和科学方法。整节课以“酒精灯上的铜丝”为载体,开展两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物质的转化,探寻物质转化的规律,随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得结论,思考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应用。整堂课设计的实验不仅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提高实验的安全性,而且现象明显,有效地支持了教学内容。张老师教态自然,亲和力极强,使学生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课后,在教研员陈老师的主持下,林玲老师和张雪娜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说,并与咸祥镇中学科学教研组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最后陈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点评,他在充分肯定两节课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方向,为我们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姜山镇中学 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