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生活素材 创设新意课堂
——记第三协作区《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
作者:小学道德与法治 发布时间:2018-12-14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12月13日,鄞州区小学品德第三协作区研讨活动在潘火街道德培小学举行。横溪、云龙、下应、东钱湖、行知实验等15所学校,三十多名品德一线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适应了一年级新生活的孩子开始走向好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主旨。中海实验小学范科芳老师选择为一年级孩子执教《干点家务活》,试图让他们明白做家务有方法,从而养成为家人分担家务的好习惯。开课,孩子们在细数绘本中妈妈所干的家务活中,充分感受到了家人的辛苦。课中,孩子拍手唱着带拼音的儿歌,合作完成着剥豆、扫地的等实践体验任务,活动中学习怎么勤做家务。
第二节课,蓝青小学钟帅帅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的《我们不乱扔》。钟老师站在公共空间这个角度,引领孩子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公共场所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共享共在”这个主题被落实到了这堂新意课堂之中。当“学校周边的乱扔的生活照片”、“自己发现的乱扔问题的预学单”一一呈现在课堂中时,孩子叙述画面的同时,更是激起了内心的涌动。乱扔,不仅仅是污染环境,影响健康,更有可能造成他人的伤害,增加他人的劳力。当灵动的板书翻页成为一副美丽的家园图时,爱它、护它之心油然而生。
最后,组内成员结合研讨主题,就“最佳素材”进行深度分析,研讨如何精选生活资源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如何分步分层建构教学资源,逐步呈现以深入孩子心中。研讨中,教师们在教研员严老师的引领下,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进一步深思课堂的落脚点,思考“德”字的落实点。《道德与法治》不是劳技课,不是认知课,也不是生活技能课。道法课应以“德”为点,以品养慧,不光是让学生会做,更要让学生愿意做。
通讯员:德培小学俞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