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在课堂落地生根
记鄞州区语文第四协作组统编教材习作研讨活动
作者: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18-12-21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12月20日,冬季里略显春意的午后,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新河校区迎来了鄞州区小学语文第四协作组“统编教材中的习作研讨”活动。在这儿,协作组十六所学校与其他协作组的300多位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宽敞的报告厅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活动由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季佳赟老师拉开帷幕。她执教三年级下册的习作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孩子们亲临植物,观察植物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了观察记录表的书写和汇报,让孩子明白了观察一个植物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并聚焦于感兴趣的特点。借助记录表,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进行了片段的写作,通过两次书写和不断修改,孩子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接着,宁波市黄鹂小学的戚维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四年级的习作课《写一封信》。情境引入,微课前导,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一下子了解了写信的内容和格式;Hiteach随行,让孩子们快速通过比较几封信检测了孩子对于信件格式的掌握,高效而扎实,也为之后学生写作、修改、交流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两堂课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为我们打开了统编版教材习作课的新思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案例前行,修改汇报,给足了孩子们充分的写话时间,让一节习作课延伸了无数的内涵和意义,也让孩子的的习作素养在课堂中得到落地生根。
两节课后,《小学教学设计》王冬精主编为我们带来了亲切又风趣的讲座《做一名有设计力的老师》。王主编的讲座从“僵化”这个教学设计的共性问题出发,以设计牵引课堂,以“慧设计引领高效课堂”为核心,结合众多教学实例对老师们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挖掘教材隐含的语文要素、将死知识变成活能力,王主编特别列举了林春曹老师的《画龙点睛》一课进行阐释,林老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跳出教材,强调在生活中对成语的运用。二是侧重一个语文要素、层层推进、不断升华,他以《敲门声响起》这个四格漫画为抓手,细细讲解如何以此开展写话教学。三是围绕一个能力点、精心设计多个包袱、激发学生兴趣,这在低年级教学中尤其适用,简单的几个小包袱,课堂便妙趣横生。四是选择一个新颖独特的视角、巧妙溶解重点难点,他从古诗教学、成语教学、说明文教学和剧本教学这几个方面做了具体的介绍。五是通过整合,实现教材文本最大化。课堂中,教师要化教为学,让学生自主习得。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笑声此起彼伏,更多的是笑后的思考和感悟。
虽然已经夜色朦胧,但老师们仍兴致盎然。鄞州区语文教研员金晓润老师总结说,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研讨活动。一次次的磨课,一遍遍的上课,一回回的研讨,教师们实战中收获着、成长着。语文教学、三尺讲台,需要更多的尝试和不断地努力,希望大家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追溯。
学习着,摸索着,也思考着,我们如春日之笋,耳闻金石叩响,步步拔节而长。相信,我们将渐行渐远,靠近教育的本源,靠近学生的本体,体验学习相长的乐趣!
【通讯员:孙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