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殊途”,但“同归“
鄞州区小学科学第三协作组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中海实验小学 魏芳兵 发布时间:2018-12-24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18年12月21日,鄞州区小学科学第三协作组教研活动在中海实验小学顺利举行。教研员李维老师和来自协作组的
31名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生成一堂立足探究,学为中心的科学课。
以“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为主题,中海实验小学魏芳兵、王笙舲小学施杨君和钱湖人家小学王瑾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低段课《谁轻谁重》,诠释了他们对“基于儿童立场”、“走向科学探究”的理解。
魏芳兵老师根据儿童的特点,创设了“蚂蚁搬家”的情境,并始终贯穿整节课。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采用多种策略帮助蚂蚁去解决问题。从“有根据地猜测”到“用手掂一掂”,再到“用简易天平称一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进阶。一步步解决问题,一步步验证猜想,魏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施杨君老师态度亲和,语言温柔,如春风拂面一般,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施老师的课堂最大的亮点在于小朋友活动后记录与展示的方式。无论猜测、掂量还是称量,学生都可以用贴一贴的方式对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排序,以此代替常规的记录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直接呈现在黑板上,保留了学生思维的痕迹,非常直观,也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和建构的新知识进行联系。
王瑾老师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设计十分用心。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闯关活动,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有思维的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并自己动手制作了大量教具,包括简易天平。而且王老师也很注重细节,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
不同老师执教风格不同,切入点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同。虽是殊途,但却同归。同归于“心中有方向”。上课及评课老师都立足科学素养的培养,或演绎,或表达。为着同一个目标,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一节课的深入研讨,将是以后日常教学的巨大财富。同归于“眼中有孩子”。在场的老师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们都基于儿童的立场,秉持着学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想让课堂真正具有生命力,也真正生动起来。
本次活动,老师们思维碰撞,深入研讨,彼此也收获满满,相信能为今后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