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实践 新思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新修订教材专题研训侧记

作者:小学道德与法治   日期:2024-11-27   来源:鄞州教育网

      温煦阳光洒落,新冬盈怀可盼。为进一步提升我区道德与法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聚焦新课标,把握新教材,探索新实践,11月26日我区在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组织开展“新课标·新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新修订教材专题研训活动。

      活动伊始,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乔娇娇老师和东校区103班的孩子们带来的一年级《玩也有学问》第二课时的教学展示。乔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精心设计了游戏大转盘,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四个游戏帮助学生找到新玩法,制作新玩具,体验新游戏。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仅要健康安全地玩,更可以开动脑筋有创意地玩。

      随后,堇山小学的高佳柳老师和东校区104班的孩子们合作带来了一节与生活碰撞的精彩课堂——《吃饭有讲究》。高老师的课堂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充满亲和力。课堂上以“健康能量棒”为出发点,积极构建支架,通过“吃饭要卫生”、“营养要均衡”、“饮食要安全”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了吃饭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和修养的体现。

      在欣赏了两堂精彩的教学展示之后,区骨干教师、堇山小学的洪迪欢老师为我们带来微报告《让儿童站在课堂中间》。洪老师的报告深刻而富有启发性,认为教学内容的素材应来自于每一个孩子,用“每一个”代替“全部”。同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洪老师倡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慢一点,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融入活动中。洪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紧接着,宁波市名师、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马莹老师为我们带来微报告《新教材带来新思考》。马老师立足教材,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思考变化,在变化中思考教法,强调新教材的课堂实践一方面要明白编者的意图,通过抓住“伦理发展逻辑为主导线、儿童发展逻辑为主体线、生活实践逻辑为时间线、螺旋上升逻辑为内容线”这四个维度厘清新教材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马老师聚焦核心素养,着力于引导学生独立、面对、过好小学生身份的生活,侧重小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下午,宁波市名师、宁波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胡维老师作《回归“童我”,以己“度”人——以课为例谈道德与法治“童我课堂”学习路径研究》的专题讲座。胡老师结合自身公开课的实践经历,以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着眼于“知行合一”的道德赋能,建构“童我课堂”的教学模型、重构“童我课堂”的学习路径,促进道德学习力的提升、立足“童我课堂”的价值意蕴,理性深思学习实践的路径。

其中,胡老师重点讲述了“童我课堂”要立足于儿童视角,尊重儿童的立场,把课堂还给儿童。“童我课堂”的价值追求在于坚持童心童趣的儿童本位,通过在场式的课堂学习逐步促发儿童道德认知、道德理解、道德反思、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自我的道德赋能。课堂教学实践最终指向“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学习力。

      最后,鄞州区教研员严老师为本次研修活动作总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童我课堂”的理念,只有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教师对于“童我课堂”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儿童放在主体,让儿童真正在场,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尊重儿童的真实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真实感。

(通讯员:彭丹丹  陈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