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万象更新。3月6日—3月7日,2025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研训活动在宁波市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明湖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办,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携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明湖校区)承办。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的融合模式,吸引了全省近万名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突破4万,展现了浙江省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高度关注和实践热情。
3月6日,活动在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明湖校区的语文特色活动展演中徐徐展开。随后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的李欣宇老师以《说和做》为媒,引领学生聚焦关键语句,品味关键语句的诗意化表达,生成“言语形式与写作目的高度相关”这一概念性理解。海盐县元通中学的汤月芬老师借《谁是最可爱的人》,用批注发现言语中的情意,以直接与间接抒情的交融切入,直击文字内核,指向写作能力的落地生根。
两节课后,五位教师代表围绕课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表现、教学策略等维度,对展课予以评价,引发了与会老师对语文课堂的深度思考。
下午来自全省六地的骨干教师代表围绕新教材单元整体备课与教学展开经验分享。诸暨市城东初级中学方梦迪老师、丽水市莲都区处州中学张李恬子老师、湖州市南浔区第二中学杨祖艳老师、兰溪市殿山中心学校项先义老师、温州市实验中学陈丽伟老师、杭州市文溪中学李浩老师分别就七下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整体备课与教学做出解读与实践分享。最后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张霞儿老师从“亮点与启示”和“思考与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张老师启迪我们以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从单元导读、阅读、综合、实践、写作等方面逐一来梳理提炼核心知识,聚焦学习关键,强调备课的整体性、实践性与情境性。
活动次日,由一场主题沙龙“语文素养课堂什么样子”开启新的探索。陈发捧老师、王静贤老师、胡腾华老师、程琴燕老师、杨贤达老师分享了真实日常实践的灵动课例,也让我们见识了为解决素养课堂痛点而进行的巧思设计。这些鲜活的课堂切片既映照出素养课堂的落地路径,更涌动着教学创新的万千可能。
语文之妙,不仅在格局高远,更需细处生根。浙江大学的翟业军教授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与现场老师开展了一场云端对话。翟教授用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端午的鸭蛋》作为引子,以文解道,向我们展示了文本解读的百转千回与无限可能。
活动的最后环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章新其老师作题为《走向实践活动的语文教学》的报告,他从“从问题到任务”“强调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思辨,课堂教学的灵魂”三方面与大家做交流分享。章老师指出语文学习不能仅仅聚焦在为知识而学习,而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章老师以教研之眼、实践之思,为我们擘画一幅知行合一的语文图景。最后,章老师还提出了他的热切期望: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树立新观念,开展新教学。希望浙江的教资力量越来越强大,学生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思维力。
恰似甬江春潮,激荡语文人的襟怀。两天的语文教学,既有扎根课堂的实践教学,又有高屋建瓴的专家理论指引,为全省初中语文老师提供了“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指南。愿思想之星火,随四明山水绵延千里,点亮浙江语文教育的山河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