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信息科技课程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5年3月15日,鄞州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双新背景下信息科技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活动在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顺利举行。宁波市信息科技教研员阮程广老师、鄞州区信息科技教研员陈国军老师及全区40余名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新策略。
首先,新蓝青学校段玉江老师执教《探究人脸跟踪模型训练》公开课。段老师巧妙创设"智能云台追踪"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需求分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成果应用"完整流程,深度体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核心技术。课堂上,学生们运用AI平台完成个性化人脸追踪模型训练,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智能应用方案,在技术实践中深刻理解 "数据、算法、算力" 三大要素的协同作用。
该课例突破传统讲授模式,采用"项目式学习+ AI工具赋能"的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分阶任务设计实现差异化教学,既保障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又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空间。特别是在模型训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数据隐私保护,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体现了技术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
课后,阮程广老师对段玉江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精准而专业的点评。他高度赞扬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认为其巧妙地将“做中学”与“创中学”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阮老师也从技术深度和课堂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在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应注重平衡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避免陷入过于复杂的技术细节。此外,阮老师还强调了保护学生隐私的重要性,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学生生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和使用要更加谨慎和规范。
随后,阮老师作人工智能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三大路径:一是构建"AI+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如开发智能编程、数据可视化等跨学科项目;二是创新 "双师协同" 教学模式,探索 AI 助教在学情诊断、分层辅导中的应用场景;三是建立 "智能教研" 支持系统,利用 AI 工具辅助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与教学评价。他通过丰富案例展示了智能体在教案生成、课堂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同时提醒教师警惕 "技术依赖",始终保持教学设计的主体性。
活动最后,鄞州区信息科技教研员陈国军老师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课例观摩、评课议课和专家讲座,教师们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鄞州区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鄞州区的信息科技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 魏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