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鄞州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研讨活动在首南一小(西校区)举行。为深化信息科技课程改革,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本次活动围绕浙教版教材实验教学策略、练习资源优化两大核心议题展开,通过经验分享、案例剖析与集体研讨,推动教育资源优化共享和教师专业成长。
经验共享共筑课堂根基
活动伊始,陈丹、王璐、俞科和范良峰四位教师分别针对三至六年级信息科技实验教学进行分享。
陈丹老师以“从教材到课堂,探索实验教学新路径”为主题,精准分析教材,构建实验教学思路,并以三上第七课《分类整理资源》和三下第三课《媒体文件类型》为例,从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璐老师的分享揭示了实验教学的核心价值:让课标从文本走向行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同时也分享了很多实用工具,帮助开展日常实验教学。
俞科老师针对信息科技实验的特点,聚焦跨学科融,分享了多个教学案例,让人受益匪浅;
范良峰老师则通过“目标具象化、情境真实化、评价过程化”的策略,架起课标与课堂的桥梁,真正赋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畴。
第二阶段,段玉江老师以《探秘人脸跟踪模型训练》公开课设计为主线,从“初识AI—体验应用—伦理思考”三阶段,分享了自己对实验教学的感想和建议。
精准把脉,优化练习体系
下午,全体教师针对五年级上下册30课练习展开“诊断式”研讨,聚焦梳理现有练习中存在的“情境单一”“思维层次模糊”“实操指导不足”等共性问题,提出了设计分层练习、嵌入校园生活情境、增加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指导复杂问题分解等优化策略。最终,通过教师们的群策群力,将练习按“知识巩固类”“实践探究类”“拓展挑战类”重新分类,同步建设数字资源库,实现共享。
本次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既夯实了实验教学基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创共享,又强调了“教师需持续更新技术认知,将工具理性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让信息科技课堂真正成为培养数字时代创新人才的沃土”。活动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为后续课程实施注入新动能。(下应中心小学 胡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