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小学:
经各校推荐、学科专家组检测与评审,2025年鄞州区小学科学学科论文评比结果公布如下:
鄞州区2025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获奖名单
一等奖 | |||
序号 | 学校 | 题目 | 作者 |
1 | 中海小学 | 质疑·循证·追问:小学科学课堂“科学论证”的构建与实践 | 魏芳兵 |
2 | 宋诏桥小学 | 探境脉之曲径,达素养之通幽——基于“境脉”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 | 俞琼 |
3 | 东南小学 | 具境学习:小学科学“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实践 | 蔡荣 |
4 | 鄞州区实验小学 | 创境·关联·催化:具身境脉视域下的小学科学循环式概念建构教学实践 | 朱碧雯 |
5 | 五乡镇贵玉小学 | 3R: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评价策略 | 王霞 |
6 | 惠风书院 | 基于概念进阶的小学科学“关联型”课堂的探究与实践 | 林晓峰 |
7 | 宁波市镇安小学 | 三段六环:基于思维进阶的小学科学论证教学模式研究 | 戚璐璐 |
8 | 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 搭数据多元支架促思维三重转化 | 周杰 |
9 | 鄞州区实验小学 | 一境“镜·浸·尽”到底的思维实践型课堂教学实践 | 肖炳杰 |
二等奖 | |||
序号 | 学校 | 题目 | 作者 |
10 | 宁波市曙光小学 | 基于创·融·跃三环联动下小学生智创思维培养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马央辉 |
11 | 宋诏桥小学 | 融合•多元•浸润: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科学PPE评价实践研究 | 俞琼 |
12 | 宋诏桥小学 | 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探析——以“身边的物体”单元为例 | 许梦琳 |
13 | 东南小学 | 探索高效课堂互动,促使学生思维发展 | 王瑾 |
14 | 横溪镇中心小学 | 三维坐标三阶策略三层评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跨学科学习的研究 | 方心怡 |
15 | 惠风书院 | 智慧平台巧助力,科学课外深探究 | 王芸芸 |
16 | 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 | 基于深度学习培养儿童的高阶观察能力 | 王怀通 |
17 |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 | 减去思维定式加构学习支架——论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路径与课堂思维进阶研究 | 干宁 |
18 | 姜山镇茅山小学 | 灵动观察启智慧精微记录育思维 | 任元妲 |
19 | 江东实验小学 |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多路径实践:基础型、单元型与分段型策略研究 | 陈莹 |
20 | 宁波市镇安小学 | 依托“科学成长圈”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 | 孙银凤 |
21 | 江东实验小学 | 聚焦•优化•提升:构建高阶思维课堂-以《身体的总指挥》一课为例 | 郑丹 |
三等奖 | |||
序号 | 学校 | 题目 | 作者 |
22 | 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 | 体验·方法·建构:指向思维进阶的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实施 | 孙苗苗 |
23 | 东南小学 | 小学科学微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心脏和血液》教学为例 | 高诺 |
24 |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 自然与课堂的联结:校园植物标本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 罗奇央 |
25 | 瞻岐镇中心小学 | 智能融合·责任筑建 | 孙丹静 |
26 | 横溪镇中心小学 | 基于画图表达提升科学思维 | 章鑫 |
27 | 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 素养导向下的数字化实验助力学生科学进阶思维发展—— 以《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为例 | 宋碧静 |
28 |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 从生活微扰到科学宏探:项目化学习的素养进阶之路 | 王江燕 |
29 |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 基于SIMBL模型的小学科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课为例 | 陆鱼汀 |
30 | 惠风书院 | 绘科学之思筑探究之径——新课标导向下小学科学绘图教学的实践研究 | 沈丹静 |
31 | 行知实验小学 |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科学素养的实践—以《建高塔》为例 | 张微莎 |
32 | 钟公庙中心小学 | 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作业设计——以《观察月相》一课为例 | 王春波 |
33 | 惠风书院 |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实践研究 | 施丹璐 |
34 | 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 人工智能(AI)在小学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教学中的助力 | 王燕 |
35 | 朝阳小学 | 循光而评向趣而行——小学一年级科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 | 张翠 |
36 | 王笙舲小学 | 大单元驱动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实践——以设计制作一艘小船为例 | 施杨君 |
37 | 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 | STEAM赋能,构建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化教学的新模式 | 应梦怡 |
38 | 瞻岐镇大嵩小学 | 生态生命生长——“三生”理念下小学科学环境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 郑杰 |
39 | 宁波市镇安小学 | 基于STEAM理念的PGCK-TPCK转化模型建构——红色情境下的《船的研究》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 华星辰 |
40 | 五乡镇贵玉小学 | 以多元策略为笔,绘就科学素养宏图—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态度与精神培育之道 | 黄平 |
41 | 江东实验小学 | 提高学生实验解释能力的探索 | 汪波 |
42 | 五乡镇中心小学 | 校园种植: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 裴莹芸 |
43 | 钟公庙中心小学 | 优化·增效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改进与研究——以《我们来做热气球》为例 | 吕丰达 |
44 | 东湖小学 | 以模促思以型固学——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建模策略研究 | 朱王祥 |
45 | 下应中心小学 | 以趣启智:小学低段科学游戏化教学成效探究 | 汤晓雯 |
46 | 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 浅谈STEAM教学模式在《热在水中的传递》中的应用 | 董晨 |
47 | 姜山镇丽水小学 | 双融合·深互动:小学科学课中积极心理品质的生成路径 | 徐思思 |
48 | 东吴镇中心小学 | 生活化科学教育:将科学课堂延伸的实践研究 | 李莹 |
49 | 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 科学音符:奏响跨学科乐章——小学科学与音乐融合教学研究 | 徐琬婷 |
50 | 行知实验小学 | 以“珍惜水资源”教学为例,浅谈提升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俞佳怡 |
51 | 宁波逸夫小学 | 融合·思维·实践——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 | 郑盈盈 |
52 | 学士小学 | 基于乡土资源培育科学家精神的跨学科项目化实践——以“走近身边的院士”项目为例 | 沈亚娟 |
53 | 鄞州区实验小学 | 解锁AI软件密码,让AI深度赋能科学教学 | 翁武峰 |
鄞州区教育学院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