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学:
2025年鄞州区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评比已结束,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区级优秀论文41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16篇,现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论文标题 | 奖项 |
1 | 吴凌怡 | 华师大第二艺术实验明湖校区 | 数智赋能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 一 |
2 | 沈 成 | 鄞州区存德学校 | 类比学习形成结构发展素养 | 一 |
3 | 姚月婷 | 宋诏桥中学 | 立足整体结构形成学习路径 | 一 |
4 | 苏 琳 | 鄞州实验中学 |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 一 |
5 | 王 冲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一道二次函数含参题的求解及教学思考 | 一 |
6 | 包科维 | 宁波市曙光中学 | 融“形”汇“数”,见“象”知著 | 一 |
7 | 杨 铎 | 鄞州区第二实验中学 | 借坐标思想之力,铸核心素养之基 | 一 |
8 | 张 波 | 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 | 素养导向下“类·垒·擂”三维策略在复习课中的实践探索 | 一 |
9 | 郏凌琳 | 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 一 |
10 | 王敏芳 | 宁波逸夫中学 | 智能工具辅助的初中数学错题教学实践研究 | 一 |
11 | 方洁露 | 江东中心学校江南校区 | 立足整体建构,深入数学本质,提升数学素养 | 二 |
12 | 林志鸿 | 宁波市曙光中学 | 整体观念下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实践 | 二 |
13 | 周心兰 | 鄞州区存德学校 | 新课标视域下基于抽象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 二 |
14 | 李谦心 | 江东中心学校江南校区 | 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 | 二 |
15 | 王 静 |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 数学文化有形,学科育人无痕 | 二 |
16 | 范佳雯 | 宋诏桥中学 | 素养理念引领教学探索,实践创新推动课堂变革 | 二 |
17 | 董依丽 | 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 | 再现知识生长,构建知识网络 | 二 |
18 | 胡锦生 | 鄞州区外国语中学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 二 |
19 | 刘 静 | 新蓝青学校 | ‘蓝青币’项目化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创新教学实践 | 二 |
20 | 任洪斌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二次函数含参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 二 |
21 | 沈添怡 | 东钱湖中学 | 基于内容结构化的“一图一课”教学 | 二 |
22 | 李 丹 | 瞻岐镇中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跨学科理念创新应用 | 二 |
23 | 朱江媛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应用数学模型,拓展学生思维 | 二 |
24 | 毛国祥 | 鄞州区应麟书院 | 从古堡朝圣问题中走出的数学曲线丛林 | 二 |
25 | 周 燕 | 宋诏桥中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概念课的教学思考 | 二 |
26 | 包思曼 | 江东中心学校江南校区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复习课教学实践 | 三 |
27 | 陈 涵 | 江东中心学校江南校区 | 单元整体视角下后建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三 |
28 | 凌俏楠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教学探究 | 三 |
29 | 王 冲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初中数学错题集的作用及有效建立 | 三 |
30 | 张志达 | 潘火实验中学 | 游戏教学 开放思维 自主建构 | 三 |
31 | 翁 寅 | 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 |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 | 三 |
32 | 叶莹倩 | 鄞州实验中学 | 基于素养导向的正方形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 三 |
33 | 彭 诚 | 新蓝青学校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课堂构建研究 | 三 |
34 | 代 宏 | 新蓝青学校 | 从三角形全等到相似:一道几何题的多重思考 | 三 |
35 | 裘 欢 | 宁波市第七中学 | 追根溯源探究竟逻辑教学启思维 | 三 |
36 | 胡沁润 | 鄞州区外国语中学 |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实践研究与建议 | 三 |
37 | 凌俏楠 | 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挑战与机遇 | 三 |
38 | 赵晴杰 | 宁波市第七中学 |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策略研究 | 三 |
39 | 李恩泽 | 宋诏桥中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整体换元的教学思考 | 三 |
40 | 张宇炜 | 宁波逸夫中学 | 素养导向的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 三 |
41 | 邹璐涵 | 潘火实验中学 | 新趋势下初中数学阅读能力与材料阅读题、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关系 | 三 |
鄞州区教育学院
202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