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探索高效课堂 ——记鄞州区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
作者: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 沈嘉健 发布时间:2020-09-30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20年9月29日, 2020学年鄞州区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在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以“儿童的探究视角关注学生学习”为主题,鄞州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李维老师和全区120余位科学老师共同听取了来自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的程滨老师,四眼碶小学的干宁老师,东南小学曹佩霞三位老师的课并进行评课和研讨。三位老师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演绎了三节关于《感受我们的呼吸》的同课异构课,让听课老师们享受了一场科学的盛宴。
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的程滨老师抓住单元主旨“生命教育”结合今年的疫情形势,在上课伊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后续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性强,体现出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上课过程中采用生生交流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碰撞,丰富了课堂的生成。实验中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分析实验时,制造矛盾点,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欲,基于论证,增加了思维的严谨性,培养了学生有依据的质疑和实证的科学态度。
四眼碶小学的干宁老师,以“憋气”活动出发,孩子们进行憋气比赛,感受到呼吸的重要性,高效地引入课堂,全方位让学生感受呼吸。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把书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变成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和作用,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在实验和汇报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以儿童的探究视角关注学生学习”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南小学曹佩霞老师,聚焦疫情中医生治疗病人的图片,突出呼吸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以此来导入课堂。整堂课的活动层层递进,一步步加强学生对于呼吸的感受。利用模拟实验,构筑模型,增加思维的可视化。特别是课程最后利用听诊器,听一听空气在我们气管中的流动的活动,让在座老师都耳目一新,契合课程标题中的“感受”二字。
在下午的活动中,先由来自鄞州第二实验小学的应梦怡老师和来自惠风书院的陈华统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探究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天气》单元和四年级《声音》单元的教材。应老师从单元的学习目标入手,详细分析了单元内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天气》单元上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给出建议,为在座的老师提供了教学思路。陈老师则从个人上课的困惑和疑点来解读《声音》单元,强调上课的体验活动层层递进,加强学生的感受,提出学生的预习很重要。
在接下来的评课环节中,三位执教者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突破方法。与会教师们也积极提出各自听课后的感想,共同探讨本次教研活动中三节课的优缺点,并提出平时新教材教学中的新困惑,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好经验,在集体思维碰撞中,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次活动为全区的百余名科学老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了科学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教研员李维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畅所欲言,分享教学经验,增加了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航助力。
下一篇:小学教学常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