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教育简报》(2020年第7期,总第12期)疫情防控专辑五(抗疫暖心故事)
作者:鄞州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03-31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鄞州出了个捐压岁钱的“黄棉袄男孩”
“他的善举,让我们一线抗疫的干警及其他工作者备受鼓舞,感谢你们学校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2月5日一早,宁波鄞州区姜山镇朝阳小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感谢信中的他,是谁?他又做了什么事情让人感动?2月3日17:40左右,鄞州石碶派出所接警大厅,值班民警倒完开水回来发现桌子上多了个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217.5元,还有一张小纸条:“Jing cha叔叔您好,这里是我的压岁钱,是外公、外po,jiu jiu他们给我的。我的压岁钱不多,但是这是我的一点点心yi,请收下。加油jing cha 叔叔,加油中国!”
随后,工作人员通过查看监控发现,一个穿黄棉袄的男孩偷偷跑进来,留下一个红包又迅速离开了。石碶派出所的民警们便将这笔钱以“黄棉袄男孩”的名义捐给了宁波市红十字会。
这名偷偷捐了自己压岁钱的男孩,正是朝阳小学二年级的李同学。李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之所以产生捐压岁钱的念头,是因为近段时间孩子放假,在父母手机上看到疫情相关信息,自己提出想要帮助他人。他和妈妈说:“妈妈,我们以前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我也想帮助别人。”于是,孩子的提议也得到了母亲的支持。
蓝青小学发起“电话家访” 师生煲起“电话粥”
近日,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发起一次特殊的“电话家访”。悠悠是206班第一个接到老师电话的学生,因为他的爸爸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公安干警。一开始小女孩有些腼腆,一问一答。可是当聊到爸爸时,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个电话足足打了近一小时,最后挂断时,悠悠依依不舍。
这样的“电话家访”,蓝青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接到。以206班为例,一个班共40个学生、3个导师,导师们分工,每人大约打13个电话。老师们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们说说悄悄话;以“知心好友”的角度,和家长们聊聊近况。对于抗疫一线、孩子独自在家等有特殊情况的家庭,学校进行优先访问,了解困难,并及时跟进。
闲不住的“支教奶奶”助力抗疫
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道德模范、“支教奶奶”周秀芳也参与其中。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第一时间牵线给一线新闻工作者送去3000只口罩。随后,在鄞州区开展“鄞领新生活”系列活动之际,她在海南拍摄宣传视频,发出养成健康卫生习惯的倡议。
当复工复产热潮来临时,她又成了湖南溆浦与鄞州劳务合作的牵线人。周秀芳不辞辛劳地牵线搭桥,为鄞州区联络劳工人员。她还透露一个细节,有一天,溆浦务工人员复工返岗专列出发后,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说其中有60多人是来鄞州区,可见溆浦方面对此很重视。
70多岁的周秀芳仍不知疲惫地奔波着。当她接到奉化一位爱心企业家的电话,说要捐赠一批外贸服装时,立即返回宁波。3月1日,她回来了。之后,她就没停歇过。短短几天,周秀芳通过鄞州区教育局联系东吴、潘火、钟公庙等地的几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整理一件件衣服装箱、运送。目前,2000多件外贸服装已送达这些学校。
鄞州英语老师火车站做起“翻译官”
面对外籍人士入甬,如何准确传递信息并传递温暖,语言的障碍成了首要问题。关键时刻,鄞州英语老师在上网课的同时,做起了“翻译官”。
鄞州教育系统有四位英语老师在宁波火车南站,及时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周到的志愿翻译服务。“我年纪轻,我理应冲在前面!”1990年生的王诗宇是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他是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家里有个三岁多的女儿。自3月16日起,他就充当起了火车站的“翻译官”。“工作时间主要在夜里,第一天就忙到半夜三四点。最重要的是给外籍人员解释鄞州区的隔离政策,这个比较专业点,但这是我擅长的领域,所以我挺开心的。”因一开始志愿者少,执勤时间分两班倒,每班八小时,下午4点到凌晨为一班,凌晨到早上8点为一班。
在湖北老家“用砖头夹着自拍杆”上网课
蔡友山是宁波市第七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初一班主任。按照惯例,每年春节前夕,他都会回湖北荆门的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原计划在老家呆上一个星期,没曾想因为这次特殊的疫情,在老家滞留了50多天。这段时间,他只能用手机给学生直播上课,他用砖头夹着自拍杆,以纸张代替黑板,给学生讲解。
回忆被困50多天的教学工作,蔡友山十分感慨。蔡友山担任着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同时,还是班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宁波市名师,工作之重可以想象。而这些工作,他只能通过一台手机来实现。身为一线教师,蔡友山每天要上两个班的网课,批阅作业。“家里没有教学条件,一开始我都不知道拿什么来固定手机,家人还帮我一起想办法。他们贡献了一根自拍杆,还去楼下搬了几块砖头,用砖头夹住自拍杆,调整好角度,让学生看清楚。”蔡友山回忆。
教育干部下沉村社暖心助企
“既然来到桃江村,村委会就是我的组织,只要组织有需要,干什么都行;大家不要当我们是客人,有事尽管说。”这是孙成刚经常和村干部说的一句话。
孙成刚是鄞州区教育局党员干部。自2月19日起,孙成刚被调拨到桃江村工业区指导服务企业复工。桃江村工业区有34家小微企业,他每家企业都仔细排摸,传达政策,指出问题,收集困难并协调解决。在复工复产的初始阶段,众多企业都面临着口罩、消毒液等物资采购异常艰难、员工使用配备捉襟见肘的问题。为确保桃江村34家小微企业安全复工,孙成刚统计了企业人员到岗情况、防疫物资准备情况,分析了疫情期间企业口罩需求量,并与首南街道相关办事人员开会协商,为企业争取了一批防疫物资,满足他们复工复产基本需要。
3月25日,鄞州区首南街道桃江村党支部代表辖区企业赠送“抗击疫情,并肩作战”的锦旗,感谢孙成刚在抗击疫情关键时期下沉一线,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