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模式助力山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摘要】艺术+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就是发挥艺术独特优势,根据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多种形式多种路径参与,让文化艺术在激活当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全民共富、提振发展士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塘溪实际,我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了艺术+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五条实施路径。分别是:艺术+红色文化宣讲团+名人故居、艺术+微改造团队+专项基地、艺术+能人工作室+地域文化传承、艺术+乡村代言人+名人文化旅游节、艺术+乡村文化社团+民俗活动。通过这些路径,艺术+模式在建构核心价值、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新风、创新基层治理、推动经济发展、助力山村振兴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艺术+模式山村振兴路径研究
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这是三农工作总体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所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主力军,同时也要调动全社会力量,汇聚各方智慧,才能快速推进,高质量建成。
艺术+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就是发挥艺术独特优势,结合山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多种形式多种路径参与,让文化艺术在激活当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神共富、提振发展士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面结合塘溪实际,探析我校借助艺术+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实施路径和发展现状。
一、艺术+红色文化宣讲团+名人故居
塘溪镇是远近闻名的人文古镇,红色文化资源富集。这里是浙东早期农民运动发源地,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广州起义革命烈士沙文求就诞生在这里。杰出的地下工作者沙文汉,著名的谍海干才沙文威,世界级书法大师沙孟海,杰出画家沙耆,都是沙村走出去的名人。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由沙文汉担任。如何深入挖掘、更好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使名人故居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研学基地,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阵地,这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为此,成校紧紧围绕“政治素质好、知识储备好、讲解功底好、示范带动好、教育效果好”要求,选拔红色文化宣讲员,组建了红色文化宣讲团。充分挖掘文物史料、故居遗迹等红色文化教材,艺术再现这里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守好“红色根脉”,推动“精神共富”。我们聘请编剧、视频制作、演唱方面的专家,建立红色文化执教团队,精心指导宣讲团剧组成员,以塘溪本土红色文化和名人原形为题材,生动再现热血青年投身革命、英勇无畏的可贵精神,精品打造《中国姆妈》红色文化情景剧。之后反复排练,不断提升其思想价值和艺术境界。剧组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达60场次展演,为人们送上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我校红色文化宣讲团先后参加鄞州区和宁波市党史情景剧比赛,分别获得了区一等奖和市二等奖。我们先后利用沙氏故居、鄞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旧址进行宣传展示达100多场次,丰富了红色文化内容和内涵,接受红色教育客流量达8万人次,给各地前来的红色文化研学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提升了故居景点的影响力,增添了红色文化底蕴,加快了文旅兴村步伐。
二、艺术+微改造团队+专项基地
塘溪镇虽然地处山区,但各村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分布、发展现状、村域规划是有差异的,所以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个性化设计建设方案,有效避开同质化竞争,实现可观经济效益,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为此,我们联合宁波万里学院、宁波旅游学校、鄞州农科所、宁波市科技特派员,组建山村微改造艺创团队,专门为各村村容靓化、村貌改造、景点打造提供前瞻性设计和艺术支持。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依托项目引进、基地建设,精心设计并实施推进,把一个个高颜值的微改造方案变成现实。
东山村粉黛草种植基地艺术设计就是他们的大手笔。结合月宫山地貌和粉黛草分布情况,着眼于花海构图、步行小道、“月上东山”取景框、围栏点缀、路边设施等10多处,通过艺术化打造景观节点、温馨提示语、旅游导视标识等,观赏性极大提升,视觉效果显著增强,整体风格和花海照应。每年金秋时节,粉黛草尽情绽放,美如仙境。前来观光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仅国庆期间,就有近30万人来此旅游,创造经济价值达500万元,并成功吸引包括鄞城、鄞工、宁波新华书店集团等多家国企投资达4亿元建设美丽乡村。
我校通过艺术+微改造团队+专项基地建设,打造的“花草经济”享誉省内外。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纷纷点赞报道。
三、艺术+能人工作室+地域文化传承
塘溪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文化名镇。公元前222年,秦建郡县制。取堇山的“堇”字加邑,新造一个“鄞”字作县名。尤其是现代数十年间,从这片土地上走出了克隆先驱童第周、昆虫学家周尧等四位国际级名人、五十多位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及教授级人物。雁村、上周村,双双被评为第三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这里的乡贤文化、蒙学文化、耕读文化、名人文化、节庆文化、中医文化、非遗文化……异彩纷呈、能人辈出。如何发挥当地能人优势,弘扬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并使之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为人们寻求精神家园、凝聚文化共识、加强价值认同、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这是我校一直在做的事情。
为此,学校深入场镇、山村走访摸排,对镇内各领域有专长有建树的能工巧匠登记造册,建立了塘溪能人资源库。然后通过资源整合,我校相继创建了叶贤龙中医工作室、叶良康非遗竹编工作室、朱文初书法工作室、钱国民根雕工艺工作室、堇山卫士工作室……这些能人工作室为地域文化传承提供了场地、条件,为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开辟了有利途径。
叶贤龙是鄞州区草药采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他的中医工作室在传承中医文化、中草药采制、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做了大量很有价值的工作。他熟记800多种草药,上100个灵妙单方,每月为村民义诊达30余人次。叶良康的竹编工作室在传承竹编技艺、培育竹编新人、研发竹编新品,生产民用产品和打造高端竹艺精品方面收到了很好效果。成校撰写的非遗竹编技艺传承特色项目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录出版。叶良康大师和团队制作的动物观赏类作品、五星级酒店和旅游产品商店外贸类艺术品、十里红妆专项类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年销量达30多万元,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2019年推出“福”字首饰盒,获得浙江优秀旅游产品。朱文初书画工作室在培养本土书画人才、打造沙村书画文化网红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堇山卫士工作室是平安类志愿者组织,现有卫士107人,组建了东山分队、赤堇分队、民兵分队3支分队和应急救援突击队、消防救援突击队2支专业队。广泛参与到平安宣传、治安巡逻、应急救援工作中。在传承慈善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维护一方治安,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成校能人工作室创举和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省、市、区委老干部局领导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艺术+乡村代言人+名人文化旅游节
山水塘溪是一方奇异而美丽的土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岩山麓、梅溪溪畔。东山岭、张家岭、铜弹岭、百坑岭、菩提岭、黄泥岭6条古道,吸引游客前往探幽。白岩山一带的雁村,被称为“宁波的香格里拉”。沿镇区主干道打造的“书香文道、山水绿廊”,分别建造了“雁栖溪谷”、“人文古道”、“竹艺人家”、“艺术之窗”、“岁寒三友”、“印象塘溪”和“再现金鸡”等7个主题景观节点,串联成靓丽的风景线。梦幻粉黛草花海、如画前溪头风光,最美风车路胜景,都向世人展现出绝美画卷。如何把这些生态资源优势、自然景观资源优势,转变为山村振兴和村民共富的经济优势,是我们必须做好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挑选精干选手,组建山水塘溪乡村代言人队伍。围绕“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能力目标,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名人故居解说员”“景点导游”“小视频制作”等系列培训,培育乡村文化代言人达65人。通过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紧紧围绕“四脉”即:“史脉‧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文脉‧赤心报国”走进爱国志士、“山脉‧丹山绵延”做好党建引领、“水脉‧绿水灵秀”展现新时代成果,致力于讲好塘溪故事,展现塘溪形象,宣传塘溪特色文化,擦亮塘溪山水旅游名镇金字招牌。
成校借助塘溪镇一年一度的名人文化旅游节这一重要文旅活动,展现乡村代言人风采,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为塘溪代言、喝彩,提升了塘溪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探秘这片神奇的土地,欣赏这里的旖旎风光,瞻仰这里的名人伟绩,领略这里的灿烂文化,从而带动文旅经济、农旅经济的融合发展。如第八届名人文化旅游节活动,开展了环堇山湖长跑赛、印象塘溪‧名人故里摄影赛、乡约古村‧主播带你看塘溪、品味塘溪‧古镇风情展示活动、水墨塘溪‧书画邀请赛、塘溪三宝‧美食美客美品荟、亚大之夜中国新歌声塘溪歌友赛等10多场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和赛事。伴随活动现场,乡村代言人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塘溪魅力,提升塘溪美誉度,助力文旅经济发展。期间共接待游客20000人次,实现旅游业产值达500多万元。
五、艺术+乡村文化社团+民俗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明新风,坚守核心价值,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利用乡村文化社团,与镇老年大学文艺团队共同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用优秀艺术作品浸染心灵,占领广大村民的思想高地,涵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增添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感,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时代征程上不懈奋斗,为把我镇建设成为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村风和美的魅力古镇做出更多贡献。
为此,成校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各村相继建立了10多支乡村文化社团,如:越剧团、健身球队、广场舞队、红歌演唱队、甬剧团、腰鼓队、二胡演奏队、旗袍走秀队、舞龙队、快板队、健美操队、村史宣讲队、文艺演出队……这些队伍活跃在乡间村落,文化礼堂、活动广场、景区展馆。到了每年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时,便是他们展露身手的好机会。邹溪庙会、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稻花会、我们的村晚……这些节庆活动,都会为广大村民送上精彩纷呈的节目。
艺术点亮山村,参与共享快乐。通过文化社团多样化的文艺活动,把红色文化、国家政策、科普知识、社会正能量、文明新风、道德楷模等题材,以村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艺术地呈现出来,提振民众精气神,鼓舞他们建功新时代,建设好家乡的信心和决心,在乡村振兴和共富路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023年2月5日,宁波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的村晚”走进塘溪镇东山村文化礼堂,和全市人民一起和和美美欢度元宵。整台晚会分为:“欢乐祥和‧热土地”“美美与共‧元宵节”“踔厉奋进‧新征程” 三个篇章。文艺团队献上《泗门人,好样的》 《太阳出来喜洋洋》 《一蓑烟雨中》 《世界民族风》等高质量节目。大家一起憧憬理想、描绘画卷、欢送祝福、礼赠典范、分享快乐。其实,这样高质量的文艺活动在塘溪各村上演过的还有很多很多,据统计每年高达180多场次……艺术在点亮美好生活,守望一方乡愁,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基层治理,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艺术+模式是我校助力山村振兴的又一成功范例,相关研究成果获批宁波市重点规划课题。成校通过这些实施路径,把艺术“种”在堇山梅水的广阔沃土上,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当地各种资源,唤醒了村民的共富梦、振兴梦,让山村充满活力、更具潜力、彰显魅力,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人才支撑、艺创服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工作,不断丰富理论成果,为推动塘溪实现文化振兴、精神共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廷信‧李制.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体系建构[J].民族艺术,2018(05)
[2] 刘海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22(08)
[3]李明‧陈其胜,张军.“四位一体”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19(06)
[4]邱春林.手工艺承载的文化传统[J]艺术评论‧2017(10):33.
[5] 胡雁飞‧以“五大振兴”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J] ‧南方农机‧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