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我省15所中职学校、8所本科院校参与“3+4”试点,计划招生590人

作者:   日期:2018-05-09   来源:宁波市教育考试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快建设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经研究,我省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于今年正式启动,15所中职学校、8所本科院校参与首批试点,590名中职学生将通过中考选拔成为接受七年制的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首批学生。

一、试点原则

坚持职教方向和特色,发挥职教优势,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省级统筹、统一管理、稳步推进;坚持分类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确保生源质量;坚持公平公正,严格管理、信息公开。

二、试点内容

1.试点范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三名”工程建设学校以及具有特殊专业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一体化培养。试点专业优先支持市场需求量大、专业性向要求坚定、理论基础要求扎实、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培养周期长、适宜从中职阶段开始培养的专业。

2.计划管理。实行刚性计划管理,列入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年度招生计划。试点中职学校面向全省招生,招生计划经省教育厅统筹,其中面向学校所在设区市招生计划一般不超过30%。

3.招生录取。中职入学及升本科入学均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中职招生纳入各市统一中考,按计划招生,根据当地中考成绩、所填志愿从高到低择优录取。3年后升本科参加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上线方可录取。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但其中达到中职毕业水平的,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4.教学培养。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有机整合教学培养计划,整体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统筹制定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共同实施七年一体化职业教育,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首批试点相关情况
1.首批试点单位

15所中职学校,对应8所本科高校。


2.首批招生计划

(1)每个专业点(试点班)40人,浙江艺术学校30人,合计总规模590人。

(2)试点中职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其中面向学校所在设区市招生计划一般不超过30%,原则上属地安排计划控制在10人,其余计划面向其他设区市招生,具体计划根据各设区市在校生总数占比确定,其中浙江艺术学校计划根据该校往年招生生源地比例确定。

首批试点学校、专业及生源分布详见下表(红色为在甬学校)。

说明:各地计划数根据各地在校生比例确定,其中浙江艺术学校计划根据该校往年招生生源地比例确定。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17所,在校生66万人,其中中职国家级示范校42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0所、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142所,专业基本覆盖了现代制造类、服务类和农业类等所对应的产业,近年来,就业率持续高达98%,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两富浙江”和“两美浙江”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近年来,我省致力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无论是纵向升学,还是横向普职融通,都努力向社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2018年,首次实施普职同平台同批次同步招生,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推进普职学生的有序流转,探索课程共通、专业体验、生涯指导等多样化融通模式改革,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理性选择。多年来,我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3+2”、五年一贯制培养,加强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并持续推进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实施面向中职学生的多元化招生改革,在不断完善高职单独考试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规模,鼓励高职院校以“三位一体”或“单考+校考”等自主招生方式,开展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推行职业技能知识面试,引导中职学校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2017年,全省中职学生升入高校的比例超过30%,争取到2022年,比例达到50%以上,职教体系构建更加完善,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升学通道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从中职到高职并延伸到本科教育,深刻地诠释了职业教育不仅不是“断头路”,更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需要说明的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不是中职教育加本科教育的简单“3+4”,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七年一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设计一个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中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共同招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实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衔接。这一培养模式汇集、共享了高校与中职校及行业企业等各方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及合作式学习,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成为“卓越工程师”。这一举措将吸引一大批成绩优异,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就读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类型教育、优质教育,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和家长的明智选择和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