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论文案例

在数学课中提高小组合作效果的实践探究

作者:雅戈尔小学 杨杰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团队精神、个性等德育方面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因此深受教师们的青睐。

在现实数学课堂中,往往会出现热热闹闹的场面,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的同学既不管别的同学是否听自己的发言,也不用心倾听别人的观点;有的同学干脆不说也不听。有时,小组开展操作探究活动,却见有的同学互相争抢学具,缺乏默契的配合;还有的同学不知自己该做什么。这样的小组合作,缺乏实质性,更谈不上对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这些表现,我逐一分析其成因,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并加以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

【案例描述】

在教学《面积单位》这一课时,我精心地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这是老师家的餐厅和厨房平面图,你认为哪个更大一些?请大家利用你们小组智慧锦囊(1号信封)里的几种不同的测量工具帮你们验证一下到底是哪个更大一些? ”话刚说完,学生小组合作就开始了,局面混乱不堪。 有的在倒信封;有的已经把材料全摊在了桌子上;有的小组还将二号信封也拿了出来,一起倒在了桌面上……此时,学生已将活动要求抛之脑后,有的小组的学生即使手中拿着测量工具,却还是凭个人直觉在争论到底哪个更大一些,各自为政;有的小组的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主义,圈地自封”……

【成因分析】

以上孩子们的表现,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今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自然地缺乏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自我意识较强。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人才必须要有合作意识,有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能力。培养这样的人才,就要从我们今天的课堂抓起。

再者,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

【对策实施】

针对案例中这种形式上的“合作”,我主要采取小组成员合理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之间应该是同质的,但小组内部各组员之间却是异质的。其中包括男女生性别搭配。对于学生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现有认知水平进行科学分组,要优、差搭配,动、静搭配,男、女搭配,让学生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科学分组后,教师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比如,每个小组的角色有哪些(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每个角色具体内容是什么。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以下是本班小组的分工及文化建设:

1.班级宣言:放下态度,彼此尊重;放下性格,彼此谦让。学会合作,共同成长!

2.班级分组: 按照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个子高矮分成4人一个小组,一共13组,其中一组为5人。

3.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主要是解决小组内的成员的分工安排,调节矛盾,学习指导等问题。4人都有各自分工,一周轮换一次,由负责人安排分工。

如下表,是本班其中一个小组建设的材料:

组名

葵花小组

口号

葵花,葵花,温暖大家。

目标

快乐学习,帮助他人。

分工

姓名

分工职责

小组长

沈珂吉

小组负责人,负责纪律与组织调控工作

发言人

郭昊烨

课堂首席发言者,负责小组学习讨论结果与疑问的汇总

资料员

麻依冉

资料管理者, 负责收发作业、通知和资料

统计员

赵翔

成绩统计者,负责本组成员各项成绩统计

组徽

【初步成效】

结合本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全体师生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小组合作初具模式,它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4.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会倾听做到“五心”——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

【案例描述】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我话音刚落,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汇报的学生开口就是:“我认为……”“我的算法是………我觉得……”没有发言的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什么,或是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是急不可待地没等他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

【成因分析】

隐藏在热闹、自主背后,更多的是小组中某些成员的言语霸权,是无视其他成员意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是对其他小组意见 (包括本组其他成员意见)的无视,是放任、随意和低效,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缺少“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向,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对策实施】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语言言简意赅,却精确严密,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专心、细致,句句入心。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学的特点,使“倾听”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等等,无不依靠“倾听”来完成。

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制定出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要求——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

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者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要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针对做到这“五心”,本班制定了如下评价细则:

1.自学阶段,要求做到独立、专注、按时、保质。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2.交流阶段,一人发言时要能注意坐姿、倾听、记录。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3.交流阶段,发现同学注意力不集中,能立即提醒,同学遇到困难,能提供帮助。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4.. 一组展示完,要能把握机会进行补充,有没有点到名字不是最重要,能不能举手才是关键,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5.课后能及时整理导学案或前置作业纸、笔记。实在不懂的要问,别人来问时,能热情给予帮助。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在小组合作结束后,组员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内评价。每一小组内推选出两名优秀的组员进行表扬,对于那些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小红花”、“小星星”等以鼓励。

【初步成效】

现在的数学课堂上,每当需要小组合作时,学生们能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地开展活动,课堂上不再喧哗、吵闹,有的是用心倾听,有力争辩,数学课堂中绽放出了绚烂的思维之花。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个性得以张扬,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也逐渐养成了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善于交往的人。

三、激励评价增强自信——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

【案例描述】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学生已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前也已学过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然后出示例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的的几分之几?”算式很容易就能列出来.但这个加法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怎么计算呢?于是,老师抛出问题:“能不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新问题呢?”于是,孩子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分组探索突破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其过程中只是加以引导。孩子们还真的有办法。有的通过折纸操作得到问题的答案,有的通过分分画画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干脆就是把它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直接相加……但在展示阶段,原本那些有着奇思妙想的同学却开始畏畏缩缩,一部分孩子是因为不知道答案不敢举手,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害怕出现错误,或者不确定自己的答案所以才不敢举手。

【成因分析】

经过课后谈话,我发现部分学生不是不想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害怕举手回答问题出错,造成不良的心理压力;或者是不确定自己的答案,缺乏自信心。所以,要解决学生不爱举手(实际是不敢举手)的问题,要从教师身上找突破口。

【对策实施】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举手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举手回答问题,就像与朋友讨论问题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互交流的渠道畅通。同时教师要诚恳地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对与错,在情感上都要予以保护。“肯定,鼓励”性课堂教学用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明白只有观点的不同,没有嘲笑,没有情感歧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是举手回答者的内容,而不是去关注回答者本人其他的情况,这样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举手。课下,与不爱回答问题和成绩差的孩子多谈心,鼓励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明确举手意义——让学生肯举手

教师要对敢于举手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向学生阐明坐在座位上想好答案,与站起来说出答案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光会想不会或不敢说,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上,认识到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意义,从心理上认可举手,进而积极主动地举手。

三、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爱举手

问题质量不高是学生不爱举手的一个重要因素。问题质量不高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问题太易或太难,学生不爱解决或无法解决;二是问题无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爱参与。

一是要设置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得出答案,让学生体验到举手回答问题的乐趣,进而爱举手。

二是要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的问题。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想法就举手,让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

针对学生课堂上能否积极举手发言,本班还制定了如下的评价细则:

1.这节课中,对于老师提出的我会回答的问题,我能()举手发言。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2.小组展示时要互相配合,面向同学,抬头挺胸,声音要响亮,口齿清楚,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3.对于犯错的组员,你会批评他,也会鼓励他,帮助他。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4.有活动时,积极参与,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A.每次都能做到                B.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

C.少数时候能做到             D.基本上不能做到

【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现在的课堂学生能主动发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话可说,学生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更具开放性,课内、课外学生更喜欢展现自己,人也变得自信了。有时,学生意想不到的回答对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小组合作像是一副催化剂,催生着高效课堂的诞生。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