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进修 >> 培训广角 >> 项目培训

小教材中的大道理——小学数学教材研究与创新能力培训心得

作者:姜山镇茅山小学 蔡珍珍   发布时间:2020-11-23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2011月,我参加了区“小学数学教材研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班,并有幸聆听了黄林锋和曹晓玲两位专家对教材深度解析的专题讲座,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极有意义。在平时教学中有部分疑问可以通过《教师用书》和网络查询解惑,但有时在教材处理上的一些问题教师之间有所争议,最终结果往往是“各执己见,不了了之”,教师各自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自我沉醉”。在本次培训中,几位专家通过直播互动的形式,以鲜活的例子和精湛的理论为我们阐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从中我受益匪浅。

黄林锋老师从“计算法则的归纳整理”和“估算教学内容的编排”角度出发,以“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为主题为我们阐述了小学阶段运算的重要性。他从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结合教学大纲,让我们明白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的区别。另外还对比分析了《实验教材》和《修订教材》目录内容的异同,并对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广角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又通过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面安排的一个专门版块,提醒我们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使我又解开了教材中的一个个谜团。

曹晓玲老师着眼“儿童立场”,从对数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多维度梳理线索,整体建构数的概念,让我们更加明白数学的严谨性和连贯性。并用十几个具体而鲜活的例子,详细解读了最另我们头疼的“时间”与“测量”两块内容的教学。然后将人教版和国内其他版本、以及美国、韩国、台湾等多国(地区)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年代纵向对比,使我们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人教版,表征也更具多元性,建构更具过程性。最后,曹老师就教材以外的参考资料给出了建议。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教材,钻研教材,更应该不断反思自己。

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本次培训中结合自己的思考感触颇深的一点。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数学文化教学的观念,还是过于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片面地认为数学文化不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觉得课堂时间有限,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题而不为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受到影响。这种做法,为了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便忽视了对数学文化的讲授。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人教版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一些数学文化知识,通常以“你知道吗?”的方式呈现,这些数学文化元素内容丰富,有数学发展中的名人趣题、数学概念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学与艺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数学文化元素是显性的,我们可以将小学阶段的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进行精心整理,潜心研究“你知道吗?”的编排意图,将这些数学文化元素融入我们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通过培训,聆听讲座和观看视频,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站在数学本质、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数学文化教学的角度,分析教材中的问题、缺失,使静态的教材呈现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两位老师的讲座中给出了具体的、有很强指导性的建议,让我更好的知道了我应该“教什么”,至于“怎样教”我会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去摸索,去提高。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