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与艺的碰撞——版画
作者:华泰小学 龚微微 发布时间:2021-04-12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版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充满感染力的作画形式。郑振铎先生也曾这样称赞版画:“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通过这次版画的培训课程,我收获颇丰,在这次学习中也对于版画的概念、技法以及创作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于我之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启发以及帮助。同时也让我明白,把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用这种最单纯、最概括、最明快、最强烈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达内心情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
版画这个艺术表达形式对于我而言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课程中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版画的基本概念,我也从中了解到版画的一些分类,如按照制作原理可以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四类;按照油墨种类可以分为:油印版画、粉印版画、水印版画三大类;按照印刷方式又可以分为:绝版套色、多板套色这两类;按照颜色还可以分为:黑白、单色、套色;按照版画的材料还能分为:木版、石版、铜板、丝网版、石膏版等等,不同的材料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这些基本知识让我对于版画有了一个基础的框架式的了解,也让我了解到版画是一个很复杂的艺术门类,它能呈现出非常多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韵律美,深深激发了我对于版画产生的强烈的好奇以及探索、创作的热情。
这次课程主要学习的是版画中其中一类,也是最基础的黑白木刻,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作品,那些作品虽然只有黑、白、灰相互印衬,但是画面却是这么的充实,作品中还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刀味和质感,仅仅是通过木刻刀雕刻出来的那些点、线、面的不同构成以及黑白关系处理,竟能把一张画面表达的如此生动,运用黑白,并把灰融入于整体色调之中,形成了一种对比、光感强烈且明快有力的视觉感受,而整张画面又是和谐统一的。富有张力的构图、变形夸张的造型、具有装饰意味的象征性色彩及装饰性肌理,都紧密围地修饰着高度概括的画面感,真是叹为观止,也让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版画的魅力所在。
在着手实践制作版画时,更能体会到黑白木刻虽然是最基础的版画的一种形式,但是它对于技法是有很高的要求的。黑白木刻的制作步骤分为:画稿、印稿、上底墨、上蜡、刻版、修版、拓版等许多步骤,并且需要不断的修整版面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刀痕的力度、深浅以及形状和最后拓印出来画面的黑白灰颜色以及线条的走向、形态有直接的关联,版画和其他油画、素描等绘画形式不一样,如果刻版的时候刻的少了可以补几刀,但若一不小心下手重了刻的多了就无法进行修补了,故而刻版画需要细致而又大胆的手法以及足够的耐心才能创作出一副完整的作品,最后的拓印更是一个技术活,上油墨的薄厚、拓印手法的轻重都直接关系到这幅作品是否成功。
再者从画面色彩关系来讲,黑白木刻虽然颜色简单,但是要处理好其相互的关系并不容易,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定的素描基础,如果没有一双善于总结归纳,善于发现“黑白感”的眼睛,是很难对于复杂的真实景物进行提炼、概括的,当然这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以及观察的,只有巧妙的处理好了画面中的黑白构成,才能使画面形成良好的构图、黑白色彩组织关系。这次实践体验对于我而言有深刻的意义,从之前的用笔、用色作画到现在用刀作画,不仅学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表达形式,而且这种材料的改变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同的材料表达也更激发了我对于创作的热情。
除了黑白木刻版画还有其他非常多的种类,我认为如果在之后的课程之中适当的安排富有趣味的版画创新课,一定可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在教学活动之中所应该做的正是应该如孔子所说让学生“游于艺”,通过版画的学习综合调动学生的脑力和体力,让学生能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之中充分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相信通过趣味性版画课程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也可以深入了解版画这种有趣的艺术创作新媒介,当然最重要的通过这种新的艺术媒介的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作热情以及对美的感知,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美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更是在于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知美,得以开发和提升艺术潜能。版画需充分调动脑与力的作画特性,定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