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教育科研2012学年工作总结
作者:鄞州区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3-10-18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12学年度是鄞州教科工作更充实、更有为、更有成就的一年。
以“课改、课题、科技、心育”所建构的三“Ke”一“心”工作立面,已将鄞州教科打造成全市最出色的教科,享誉长三角,并于2013年初被列入全国“十大县区级优秀教科经验”。
鄞州区教育局相继被评为宁波市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一、课改——“幸福课堂”风雨兼程
在夏素贞副区长、陆利明局长的直接规划下,作为中国教科院鄞州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课改试点,“幸福课堂”工程在14所试点中小学强势推进。教科室致力于协助教育局领导,竭力推进鄞州区“幸福课堂”校际联盟工作,为使区域性的课改工程建设得有声、有色、有效,作出蝙蝠撼树般的努力,全学年到各学校调研指导近100校次,进课堂听课或转课近200课次,主动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指导和服务。目前,师资培训持续强化,课改理念深入师生,课堂效果逐渐显示,鄞州区“幸福课堂”的品牌在区内外、市内外、省内外不同程度已经打响。
1.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中国教科院、浙江省教科院、浙江省教研室和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教科所的来鄞领导或专家,部分深入我区课改联盟的市级教研员,我区的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本市和本区的相关媒体,来课改学校专程学习考察课堂改革的市内外、区内外校长教师等等,五千余人次,大多对我区的“幸福课堂”表示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支持,纷纷予以高度的评价或普遍的认可,并对此表示继续关注和深入期待的愿望。鄞州的课改经验也在全国相关媒体或课改平台得到展示。
2.得到基本评估和专业认定。以中国教师报首席特聘专家于春祥(特级教师)领衔的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专家组14名成员,于
3.得到学生欢迎和全票认同。实行课改半年之际,联盟办的调查表明,尚有10%的学生不欢迎新的课堂形式。实行课改一年半以后,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专家组对课改学校学生的随机抽象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新的课堂,且对教师经常返回“传统课堂”表示反感。专家组在三天时间内,不论上午还是下午,在14个中小学内,一共才发现2名学生睡觉,初步估计睡觉人数仅仅只是“传统课堂”中睡觉人数的10%以下。
4.得到成就感知和成绩认证。14所联盟学校的校长、教师们无不承认课改对学生生命状态和素质能力的重大促进,学生们普遍呈现出“自信乐观阳光、自主自立自强、团结合作和谐、互帮互学互助、能说会道敢言、探究质疑反思”的幸福教育愿景,广泛拥有了“被认可、能作为、有成就”的幸福感。按传统课堂的考试评价法所呈现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总貌,在第一个半年“基本如旧、略有下降”后,在第二个半年出现了“基本如旧,略有反弹”的情况。当然,除小学未作全区统计外,10所初中学校则分别各有三分之一左右出现进步、持平、后退的结果,这与“传统课堂”的成绩会在不同学校照样出现“有进有退”相似。
但是,校际的进度差异过大,科室的认识分化过度,应考的分数情结过重,空泛的质疑理由过多,总之,“要我改”与“我要改”依然是该“四过”幕后的分水岭。
二、课题——“鄞州教科”全面领跑
本着“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服务”的宗旨,教科室全体同仁既有自由的学术思想,又有自觉的分工合作,在有为中无为,在无为中有为,人人显示了务实的精神和出色的才华,致力于服务广大学校教师,大力指导帮助基层教师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鄞州区的各类课题研究全线飘红,有量、有质、有品。
1.制度建设完备,监督管理规矩。我们创造新地运用了一整套课题管理机制,开题有开题论证机制,中期有巡查考察机制,结题有汇报提炼机制,尤其从主题报告撰写的主体结构到文稿卷面的五要求,再到最后的装订成册,都有操作规范。目前,鄞州区的开题论证、中间巡查、结题检查、活页结构、文本章法、总体保障等全套机制或规范,已经一一相继直接成为宁波全大市各县市区的典范和样本,并多数成为宁波市教科所转发或下达的文件材料。
2.课题管理得法,执行过程严格。我们十分注意强化课题管理过程:立项论证采用“二上二下”法;中期检查采用“上下结合”法;结题过程采用“反复修改”法,严格把关。为此,我们对各级各类课题(尤其是省市级课题)进行开题论证指导、中期检查论证100余项次,对重点课题更是深入跟踪,力求出经验、出精品。也因此,课题的设计方案、开题论证和中期管理指导,成为最常见的工作,全学年指导论证各类课题达1000余项次,审阅评比各类文稿1500余篇次有力地提高了局科室面向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服务功能。
3.成果推广多元,效果影响深远。我们根据自己可行的力度,采取灵活机动的原则,并通过典型成果汇报会、课题讲座分析会、同类课题借鉴会、课题现场考察会和优秀文本借阅、校际协作交流、正规出版书籍、课件下载共享等途径,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其中承办了两次市级的大型课题推广活动,并主办了两次(共6个单位)先进教科经验推广会,三次(共9项)优秀成果推广会,一次(共5个)德育专项课题推介会,还向鄞州教育网上传了近百个共享课件或优秀文本。
4.课题成果斐然,获奖质量喜人。我区2012学年新增国家级规划课题1项,即夏素贞副区长的《高位提升,惠及全民——鄞州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与实践》(BHA 120042)。全面而言,鄞州区的教育科研(课题),不论课题立项还是成果评比,总量、比例、种类、档次四个方面,均创宁波市各县市区最好成绩。
规划课题立项情况简表(不含高校)
|
国家规划课题 |
省规划课题 |
市规划课题 |
区规划课题 |
2012学年新增数 |
1项 全大市唯一 |
17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1/3余 |
22项 全市同比分配 |
156项 |
2012学年在研数 |
3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1/3余 |
32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1/5余 |
78项 全市同比累计 |
393项 |
规划课题成果简表(不含高校)
|
省规划课题 |
市规划课题总数 |
市规划课题一等奖 |
区规划课题 |
2012下半年 |
2项 [1] 全市第一,全市的1/6 |
27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1/5 |
4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1/6 |
124项 |
2013上半年 |
2项 [2] 全市14项(含高校)[3] |
35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23% |
8项 全市第一,全市的26.7% |
今年轮空 |
此外,我区的德育专项课题、艺术专项课题、校刊质量,也都在宁波各县市区内独领风骚,保持第一,其中优秀校刊的总量占全市的1/3,其他都在全市总量的1/6以上;有两篇文章喜获长三角城市群教科征文等级奖(占全市获此奖项的1/4,其中一篇为全市最高奖)。
三、心理——拓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
1. 培训力度空前 ,骨干教师层出不穷
(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新增心理健康C证教师389人,目前共计2000余名教师取得C证,持证率24%,师生比1:50,并拥有国家咨询师近100名。举办骨干教师工作坊活动三次,心理高端培训班两期。派出100余人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种培训、观摩;今年组织三次全区心理辅导示范观摩课;区教科室新配备具有浙师大教育心理学教育硕士学位的专职工作人员1人。
(2)骨干教师队伍壮大。市首届高中心理教坛新秀评选中邵巧倍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有2位教师通过中学心理高级教师评选,高级教师数量占全市的五分之二;区骨干教师评选中,增设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并有两名教师入选。
(3)课题研究意识不断强化。心理教师科研意识增强,本年度有10余项心理类课题在省市区立项。在2012年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优”(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优秀个案辅导)评比中,鄞州区省级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 站室建设完善,团体会员发展壮大
(1)建设区规范咨询室。到本月底,中心级以上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成率将达100%。前半年对鄞州区前三批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咨询室(站)21所学校进行复评,后半年对鄞州区第四批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咨询室(站)12所学校进行评估检查。现共有区规范咨询室33个。
(2)创省市一流咨询站。有两所学校通过省一级咨询站评估,数量占全市各县区首位;有宁波市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试点学校1所。设立面向区内全体师生的心理热线,初步建立起区心理预警机制。
(3)发展心理会员单位。新发展宁波市心理团体会员学校18所, 共79所学校成为市心理团体会员;有32所学校、50名教师加入鄞州区心理卫生协会。
3.课程开设规范,教师配备合理专业
(1)规范开设心理课程。所有普职高都能规范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心级学校绝大部分能规范开课;各校共同开发系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体系。
(2)合理配备专业教师。高中段均配备心理专职教师;30%左右中心级学校配备专职教师;其他学校基本配备兼职教师。
(3)灵活组织社团活动。本学期,高中段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大部分初中都有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一半左右学校举行了心理活动周、活动月等活动。
4.亮点特色突现,省级交流成果展示
(1)建设心理示范基地。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点多面广,轰轰烈烈,形成共识,已由过去的“点缀品”成为现在的“必需品”; 中国教科院专家组已确定了我区第一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发挥示范基地及省一级站的辐射作用,促进高标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组建 “知心妈妈团队”。发挥城区学校家长作用,组建 “知心妈妈团队”, 让专职心理工作者家长,以义工形式为学校提供帮助。
(3)展示心理教育成果。2011年11月在浙江省心理健康现场交流会上我区作为宁波唯一区级单位作成果展示;2012年2月,教育局普教科在宁波市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专题介绍我区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5.工作业绩突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1)创新心理工作方法。组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组内12名教师每月开展教研活动;由46名骨干教师参与的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坊,每学期两次工作坊活动。该两大举措均为全市首创,多次得到省市领导专家的好评。
(2)参评市级论文评选。在2012年宁波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中,鄞州区市级获奖:一等奖12项(大市55项)、二等奖24项(大市108项),三等奖44项(大市177项),获奖档次和数量居全市首位。
(3)提升市优质课质量。在2012学年市第六届高中、第十届初中、第七届幼儿园、第十届小学心理优质课评选中,我区获奖数及档次均领先各县市区。两位教师分别受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邀请,为骨干教师上精品课。
(4)荣获心理剧特等奖。雅戈尔中学和宋诏桥小学在宁波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评比中,均荣获宁波市“特等奖”(第一名)。
四、阵地——四大期刊网络助阵教育
1.《鄞州教育科研》杂志地位稳定,再辟新栏。持续保证《鄞州教育科研》杂志的档次地位、刊物质量、运作规范,并扩版新增了“学前教育”专栏后,影响很大,广受幼儿教师的欢迎。
2.电子版《鄞州教科》杂志别有洞天,渐成气候。新增的电子版《鄞州教科》杂志,得到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和青睐,投稿量、阅读量持续攀升,渐成气候。
3.“鄞州教育网•教育科研”广受关注,常受期待。“鄞州教育网•教育科研网”能及时发布教科信息,推介教科成果,充分发挥了网站的交流、管理、辐射功能,点击率和影响面不断提升,甚至成为读者的一种期待。借助这些载体,还举办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刊的评比、幼儿教师体验式教学征文、幸福课堂征文,配合宁波市教科所举行“分享智慧”征文等等,通过选拔、点评,提升了全区教育科研的意识和品位。
4.“鄞州教育网•幸福课堂”异军突起,常被聚焦。提请鄞州教育网网管中心,设立网站专栏——“幸福课堂”,及时报道各校“幸福课堂”改革的进程,也为联盟学校开展学习活动、交流探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该网站成为我区推进“幸福课堂”工程的核心高地,有关时评和报道,常被热议或聚焦。
五、科技——奠基学生创新成长之路
1.以训代会,组织科技辅导员师资培训
(1)召开四次科技工作会议, 2012年9月、2013年3月、6月、7月初召开四全区青少年科技工作会议,落实青少年科技工作各阶段事项。
(2)组织6项区级科技培训。科技辅导员常规机器人技术培训、科技教师特技复线芭蕾风筝放飞培训、教师阳光侧向培训、机器人辅导员NOC机器人技术培训、盘鹰飞机培训、气火箭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4项科技培训。包括全国无线电侧向教练员培训、市模型运动辅导教师培训、市科幼儿“智力七巧板”辅导老师培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辅导培训。
2.立足普及,推广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1)组织4项全区性的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鄞州区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暨青少年航模、信息学、机器人、无线电、科技创新、科普实践比赛活动,鄞州区第四届青少年风筝联赛”,鄞州区第五届青少年TT01竞速赛车联赛,鄞州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
(2)承办2项大型科技科普活动。2012年10月底,宁波市第四届科技体育运动会在石碶栎社小学举行,来自全大市7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50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运动会。2012年12月,邱隘实验小学承办第十七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宁波赛区竞赛,邱隘实验小学、姜山镇中心小学代表队蝉联团体冠、亚军。鄞州实现市级车模大赛五连冠。
(3)开展校际师生科技手拉手活动。如朝阳小学、姜山镇中心小学、横溪镇中心小学、石碶栎社小学、洞桥镇中心小学的车模竞赛交流等。
3.注重拓展,刷新高层次科技赛事成绩
(1)2012年,除了区内组织的竞赛活动外,还积极推荐学校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科技大赛,初步统计一下:市级赛事有12项、省级4项、全国2项,这些活动我区师生都积极参与,在竞赛、交流中学生成长很快。
(2)参赛成绩显著。在新西兰举行的第六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姜山中学学子勇夺人型机器人比赛项目金奖,这是我省高中生获得人型机器人项目比赛领域最高奖。在2012年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中,邱隘实验小学的徐崇天获得了1/8内燃机油动越野的冠军,这也是近年来宁波市参加全国科技车辆模型大赛的首个少儿组全国冠军,填补宁波少儿车模的全国冠军空白。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度我区学子市级以上科技获奖1200多人次。
(3)科技特长生在活动中成长。据部分资深的科技教师反映,学生喜爱上科技活动后,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进步较快,个人心理素质也有较大提高。这是一种值得深究的好现象。
4.水到渠成,提升高品质学校科技特色
(1)国家级科技示范学校总量急剧增加。集士港镇校、姜山朝阳小学、石碶栎社小学获全国首届科技体育传统学校,中国少科院与望春小学、鄞江镇中心小学共建科普基地,高桥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2)省级科技特色学校增加2所:集士港镇中心小学、朝阳小学评上省级科技体育俱乐部。
(3)市、区科普示范学校、幼儿园逐年增加。4所幼儿园评上“宁波市首批科普幼儿园”,同时有5所学校审报“宁波市第三批科普示范学校”,5所学校正迎接第九批区科技示范学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