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信息 >> 本地信息

鄞州夺得3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8-07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昨日,从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活动官网获悉,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名单已经发布,今年浙江省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6个。其中,宁波市获得的5个奖均为二等奖,鄞州区占据3席。鄞州区受浙江省教育厅推荐的3项全部获奖,是全省获奖最多的区县(市)之一,再次彰显鄞州基础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1994年国务院令第151号),由教育部负责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最高奖,每4年评审一次。参评者由各省教育厅先行评选再推荐申报,申报课题要求是国内首创,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将分别获得教育部的50万、10万和2万元的奖金支持,特等奖由国务院审批。

  今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4月,浙江组织省内外专家对省内各地选送的项目进行了两轮评选并经省教育厅审定确定推荐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2项,最终获奖28项。其中,宁波市受推荐8项,获奖5项;鄞州区受推荐3项,全部获奖。

  鄞州区获奖的3项分别是宁波艺术实验学校《以纸为媒培养小学生创意素养的实践研究》、华泰小学教育集团《四式三法:基于“图像思维”的小学美术教学新范式及学科迁移研究与实践》、鄞州区实验幼儿园《超级四合院:为儿童学会共同生活重构幼儿园教育新空间》。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师余应勇领衔的课题组从2004年起围绕“纸”为媒介开展美术创意研究,建立起文化浸润、自由创想、综合创意、实际应用的四条研究路径,实施了纸浆智造、古法造纸、百变折纸、纸形纸塑等创意孵化的九坊课程,建构了“纸为媒”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实践体系,使得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特色文化更加深化,实现平中见奇。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公开出版的7本书籍的编写,在全国CN刊物中发表论文30余篇。学生参与活动近万人次,全国、省市级获奖1300余项,成果辐射到法国、英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学校被评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承办两届“中国创课”活动。“纸为媒”中日韩少儿艺术文化交流活动被列入文化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重点项目。

  华泰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许颖领衔的课题组从2003年起以美术学科为研究源头,形成师生共同开发的创意校本课程,构建了符合小学生外显思维和内生可能的“四式三法”及十二大素养目标教学框架,开辟了适合小学生跨科学习和能力迁移的学习新范式,首创了基于图像思维的微电影创课,A-plait课程,成为中国本土化STEAM,让学生经历图像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多次回环,让各学科的学习经历和思维品质更有灵性和立体感,促进小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养阶梯式的提升,推动一专多能型教师抱团式成长。课题已获省政府基教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论文一等奖、省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学校已成为德国ASK柏林艺术学院微电影教学、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省微电影教学等实践项目基地。

  鄞州实验幼儿园是宁波市本次学前教育领域中唯一获奖的。以园长陈旦映领衔的课题组从2005年起致力于重构幼儿园教育新空间,改变传统班级设置模式,借用生活中四合院和谐、温馨、友爱的人文气息,打造幼儿园“超级四合院”,将幼儿园教育中的同伴、教师、生活作为三大核心资源,让幼儿与之相互作用并有机融合,形成换班、模拟、选修、混龄四种动态形式,开发具有生活特色、注重社会体验的活动内容,让数百个幼儿在上千平方米的模拟情境中共同生活、学习、游戏,通过“走门串户”、“左邻右舍”、“拜师学艺”、“两小无猜”四大系列活动,丰富了以学会共同生活为社会性基点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新途径。 课题研究13年从未间断,有效促进了幼儿全员化社会性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了课程的创意和新意,已获省政府基教成果一等奖,出版了由省教研室主持编写的《幼儿园“超级四合院”课程》。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