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教研究 >> 教研信息

剪片秋光入画来

宁波七中语文教研活动暨新教师展示如期展开

作者:初中语文   发布时间:2018-11-02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为更好地提高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0月30日,我校语文教研活动暨新教师展示课如期举行,鄞州区教研员任红云老师及方贤升副校长受邀到场,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观摩学习。

此次活动包括两个部分,首先由我校青年教师尉莹莹老师、钱思园老师、王之轩老师和孙璐佳老师带来四节展示课,紧接着由三位资深教师进行评课。

展示课由尉莹莹老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拉开序幕,面对这样一篇经典的课文,尉老师的课堂之中既有策略教授,又有表演式阅读,使得整个课堂趣味横生,学生兴味盎然。接下来钱思园老师和王之轩老师针对《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进行了同课异构,钱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实时在ppt上展示和总结学生的发言,使得课堂思路清晰简明,起到了卓越的效果。王老师则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讲台上围绕莎莉文老师与海伦·凯勒特点的展示精彩纷呈。最后孙璐佳老师在《猫》这一课中围绕猫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多重对比审视人性,关照社会,为本次展示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JPG

教学展示环节结束后,方贤升副校长和任红云教研员对四位年轻老师的展示课都给出了十分肯定的评价:四位老师都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态度态度认真,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课堂内容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特色。同时,基于自身深厚的教学积淀和对统编教材的深刻理解,任老师也从人文结构与语文素养结构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见解。

2.JPG

任老师提出,语文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多元性,青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照搬教参是不可取的,要有自己的解读路径、解读策略和解读结论。教师要能够在不同文本的多元性中找到共同性,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再塑生命的人》,两个文本都涉及儿童成长的过程。儿童的成长,必须经历一个从生物性选择到伦理选择的过程,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儿童才能成长为成人。如果成人忽视了在完成生物性选择之后儿童伦理选择的特点,就有可能因伦理越位而对儿童造成伤害,阻碍儿童的成长。儿童成长的这一特点是由人的斯芬克斯因子决定的。成人必须理解并且尊重儿童的自我选择,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儿童顺利地完成伦理选择。再比如《猫》,出现了动物形象,儿童文学里的动物形象是很常见的,这是因为它们很渺小,足以体现在成人世间中受压抑的儿童们的经验,而且儿童形象的角色设计,不需要特殊设定它们的年龄、性别、阶级和种族,方便儿童的内心投射。解读的多元和深入,才能帮助学生由低阶思维升华到高阶思维。但是,在教学之中不给学生预设唯一的答案不意味着课堂是漫无边际的,语文课堂其实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教师要区分自读与教读课文,要有设计学习活动的自觉,要有对话的多重协奏,要在课堂中解读路径的指引——出声思考示范,教师辅助实践,学生自我实践,要围绕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真正做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3.JPG

活动的最后,周联萍老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身说法,提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不仅因为新教材,更要有新理念;时代不同,学生不同,每一堂课不同。

此次语文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结束后语文组各位听课教师都在“听评表”中对四堂课提出了诚恳的意见,这样的形式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而且带动了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成长和发展。


(宁波七中供稿)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