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普教研究 >> 教研信息

携手共进,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

区小学科学第二协作区教研活动暨邱隘实验小学“与名家面对面”活动

作者:王江燕 俞益玲   发布时间:2018-12-26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181225日,鄞州区小学科学第二协作组教研活动在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顺利举行。教研员李维老师和来自协作组的近三十名专职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本次活动围绕“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由邱隘实验小学的俞益玲老师、江东外国语小学的陈莹老师、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的应梦怡老师分别执教五年级上册《运动与设计》一课。三位老师同课异构,用不同的风格为我们展示了三个精彩的课堂。

    俞益玲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动手拧瓶盖,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在体验活动中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引发思考:摩擦力是有利还是有害呢?随后,学生以“小小辩论赛”形式研究摩擦力的利弊,正反方积极参与,不断从生活中寻找事实证据支持论点。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也能让学生在寻找证据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为接下来为寻找自行车上好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再通过观察与交流,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自行车上各个部件设计与运动的紧密联系。

    陈莹老师分四步走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堂脉络清晰的科学课。通过走防滑毯和普通地面的不同感受,引出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常用的自行车上是否也有这样的设计。以问题为驱动,哪些设计是为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通过什么方法去改变摩擦力?引导学生积极寻找相关部件的设计。随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上坡的小车,这样的小挑战更是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把科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之中,学生在不断探索、尝试、体验中顺利解决了问题。最后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应梦怡老师打破常规思维,大胆尝试了一节以作品展示与评价为主要内容的STEM理念下的科学课,让人耳目一新。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探讨摩擦力的利弊,直接引入课题。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应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准备了实验材料,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解决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的停站问题。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各组学生的浓厚兴趣,大家各显神通,组内相互帮助,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设计。最后,学生在交流中汇报,在汇报中提升能力,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创造的快乐,感受STEM课程独特的魅力。

    课后,三位老师各自阐述了在备课过程中的想法和设计思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积极给予了上课老师们宝贵的意见和较高的评价。在相互研讨中,提出新困惑、分享好经验、学习新理念,促进相互提高。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