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为中心” 演绎生动课堂
记鄞州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导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作者:初中数学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鄞州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自2020年1月6日启动第一次联合教研活动以来,正好历时8个月零8天,在7位导师的统筹安排下,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了课堂集中研讨、疑难小组研讨、专题组织引领等系列研讨活动。由7位导师领衔81名徒弟联合共同组成“归一数学工作室”,共研数学教育教学,分别开展了以解题探源、命题有道、一思一悟、一课十研为主题的研究,促进学员在课堂教学、解题命题、论文写作等各方面提升专业素养。“归一数学工作室”公众号不仅及时分享工作室的研究成果,还设置学生频道、归来一听、数学的力量、导师荐读等专栏,促进了整个区域的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践行“学为中心 生动课堂”的教学理念,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高工作室学员的教学水平,2020年9月14日,鄞州区初中数学7个名师工作室联合在宁波市第七中学举行导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教龄三年内新教师共12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成三个环节,分别是蔡友山导师和刘生根导师的教学展示、潘小梅导师关于教材解读的听课引领、导师与学员的互动评课与交流。
首先,由宁波市名师、鄞州区蔡友山工作室导师宁波七中的蔡友山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蔡老师重视知识的必要性和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精心设问、耐心引导、适时点拨,组织学生经历了“获取算式→对比算式→归纳法则→完善法则”的学习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和类比思想。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对比,发表数学观点,通过合作交流,乘法法则水到渠成,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法则的合理性。
接着是八年级上册《1.6尺规作图》的教学展示,由宁波市名师、鄞州区刘生根工作室导师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刘生根老师执教。刘老师以姓名为开场白,课堂气氛瞬间被调动,同学们充满学习的热情。在讲完定义后,同学们回顾与思考了之前经历的尺规作图,从“点是怎么产生的,点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说明这就是要求作的点/线”三个问题出发,提炼得到尺规作图的方法——“假想图形→分析条件→完成作图”。其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总结,学会了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中垂线、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然后,浙江省正高级特级教师、鄞州区潘小梅工作室导师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潘小梅老师以《听课引领:带着问题来听课》为主题带领学员们阅读教材,解读文本。教师在听课前需要思考教材中的问题、例题、练习题设置以及使用顺序和方法,并探讨教学思路如何构建。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的法则教学,可从加法入手引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抽象发现、数轴解释和文字归纳获得法则,然后通过简单巩固、变式巩固和法则模型理解来运用法则。潘老师认为尺规作图不是美术描摹,不只是技能的习得,还应该有逻辑思维的培养,非常肯定刘老师对尺规作图一课的目标设置,分析了刘老师一课的亮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导师与学员互动评课与交流。刘生根和蔡友山两位导师分别讲述了教学意图和设计思路,两位导师的课堂都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思维的形成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历为学习起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等过程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导师工作室的导师们分享了对两节课的观点,对比各地的教材和教学组织,阐发了自己的教学理解和困惑。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让教学归回本源,让学习回归本真”。
最后,潘小梅导师用以下4句嵌进导师姓名的话总结了本次活动:
刘蔡展风采,研“生动课堂”
蔡章聊乘法,有“山的高度”
樊郑话尺规,生“根的力度”
师徒齐努力,攀“归一数学”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鄞州区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有启发引领作用,还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专业发展,是落实“学为中心”理念的强大推力!
(宁波市第七中学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