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我的地盘
区域中深度学习的初探
作者: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21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主而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我园第一次尝试将区域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深度学习下的区域活动由情景、计划、工作、回顾四个要素组成,情境是深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的基础与核心,计划、工作、回顾分别是深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知识建构与理解、知识经验迁移运用、问题解决与创新的关键。活动中运用真实问题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不断的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深度学习 自主 实践探究 解决问题
正文:
美国学者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于1976年发表了《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最早提出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浅层学习的特点是:被动、机械以记忆而非理解为主,缺乏深入探究与思考;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与以往的经验缺乏关联。深度学习则是一种主动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摒弃毫无思考的接受,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性理解,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
可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是一种基于实践探究的学习,而区域活动恰恰包含着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大元素。如何让幼儿在区域中深度学习?首先要做的是解放老师的思想,将区域活动的主动权放到孩子手中,让幼儿从依赖教师的行为习惯转变为自己思考、自己负责的行为模式。今年十月我们从主题活动“我的祖国”衍生出“畅游中国”的专题活动,要求中、大班每班幼儿自主选择一个城市进行创设展示,通过城市建筑、城市美食、城市风景、城市故事等方面对该城市有个全方位的诠释,在区域的实践操作中进行深度学习。
一、城市选择——我的地盘我做主
城市的确立是在幼儿对城市有了多方位的深度认知后选择产生的,如何让幼儿对城市有多方位的认识,我们进行了以下三个步骤:
1.记忆重现,制作海报
所谓的智力自主就是建构爱与尊重的班级,任何事情都和孩子一起商量,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灌输给孩子概念,在讨论和倾听中最终建立孩子独特的、自主的智力模式。城市的选择需要由幼儿讨论推选出合适的城市,从自说自话到提出使用手抄报,幼儿在不断的提高展示方式。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去思考,去查找,会和家长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了解它的名胜古迹,知道它的小吃名菜,地方剧种等等,当一张纸无法完全描绘出城市的魅力时,他们学会取舍,选择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进行重点描绘。在主动探索中幼儿掌握了这些知识,拒绝了由教师主导带有灌输式的学习模式。
图1:幼儿手抄报
2.表述交流,介绍城市
面对手抄报,幼儿提出新的问题:看不太懂啊!于是“城市演讲”的雏形出来了。幼儿通过唱城市的歌、跳城市的舞、讲城市的故事、看城市的美景、想城市的美食对该城市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争取宝贵的一票,孩子们勇敢的站到台上大声演讲娓娓道来,在这里他们学会去努力争取,他们学到与人分享,正是孩子相互间的分享,使他们自发形成了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图2 :城市演讲
3.思考判断,选择城市
在城市演讲中大家的分享让孩子们对于祖国山河的很多地方都有了初步的印象。随后的城市选择中,孩子讨论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确立班级所要创设的城市。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聆听和思考去分析每一个城市吸引他的地方,去判断和选择他认为的最合适的城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在这里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智慧、有了敏锐的洞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取舍。
表1:各班投票产生的城市
班级 | 城市 | 班级 | 城市 | 班级 | 城市 | 班级 | 城市 |
大一班 | 上海 | 大二班 | 北京 | 大三班 | 苏州 | 大四班 | 云南 |
中一班 | 三亚 | 中二班 | 桂林 | 中三班 | 香港 | 中四班 | 杭州 |
二、城市创建——我的地盘我创设
选出了城市,就需要开始打造城市,孩子们根据城市的特色摒弃以往固定的五个区重新规划,班级中也许只出现三个或者四个区域的内容,但每个区域的活动目的性都非常明确。
1.自主分组,制定计划
确立了城市建设的区域内容,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开始自主分组:我喜欢建构,那就去建构区打造该城市特色建筑,我是一枚吃货,那就去美食区(美工区)开始烹饪的生涯……,当各小组出现人员不均时,孩子们会想各种方法来进行协调。成功招募后每一组幼儿开始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幼儿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计划:将班级刷成彩色的,用水泥搭建建构区,想做北京烤鸭……很有想法,但实际操作难度太大。教师将区域评价环节由教师主导改为幼儿分享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计划,同伴讨论计划的可操作性。面对同伴的质疑,幼儿为维护自己的计划开始了激烈的辩论,在这里他们学会质疑,学会联系生活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不断的质疑、调整、磨合后,孩子们总算出现能够有效操作的计划。
图3:幼儿制作计划
2.收集甄选,准备材料
学会制作实际有效的计划,就需要为计划添砖加瓦。用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怎么来?小组成员自由讨论,有要回家发动助力团的(家长),有就近原则在幼儿园寻找材料的,孩子们询问、查找忙的不亦乐乎。收集中出现问题:忘记自己的任务,没有带讨论中的物件……一个环节的失误,整个小组的工作就会滞后怎么办?材料与实际需求不一致,无法使用怎么办?教师带领小组成员反思造成“失误”的原因,商讨出解决方法——信息版块,将各组需要的内容与负责的人员记录到信息版块中时时关注,并设立材料收集导航图在这里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责任”的重量,知道根据需要寻找材料,学会做有效的计划。
图4:收集资料 图5:材料信息版块
3.分工协作,建设城市
有了计划,足够的材料,城市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在班级的各个角落都是幼儿忙碌的身影,当然还有教师时而赞叹时而纠结的表情。绘画场地不够大怎么办?所有的成员制作同一内容制作,不会合作分工怎么办?计划与实际操作不一致怎么办?找不到材料寻求教师帮助怎么办?老师们开始了纠结的日子,怎么回答幼儿的这些问题?直接给答案?不符合理念,你们自己想办法?时光一天天流逝,如何移到?如何把握引导的度?教师开始思考、探讨?在纠结与碰撞中老师们学会了说这些模棱两可的回答“请你们再商量一下?”“你们可以出去找一找有没有适合的地方”“好像某某班看到过”“为什么会这样呢?接过孩子的球继续抛给孩子,在孩子们不断的互动中开始尝试着去计划——工作——回顾,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次次尝试中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着各类经验,知道团队中合作、分工的重要性,去发现同伴的优点,会悦纳自己和别人。在这里他们知道了艺术表现的多种方式,会借助色彩、明暗、线条、块面、透视等方式来表现物体的美感,会自主寻找音乐编排符合音乐节奏的动作,会运用舞蹈动作、表情来吸引观众欣赏;会根据故事需要为同伴制作服装,知道服装的制作要运用测量的方式才能合身,知道简单的社交礼仪进入别人班级会有礼貌的打招呼,请求帮助会说请问,接受帮助要说谢谢。
图6:幼儿自制服装
三、城市展示——玩转我们的地盘
在这一次的城市创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更为孩子的创造力而惊叹,为了让孩子们能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最终创设游园活动,让孩子们进行一次城市旅行,除了在能力上的收获更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辛苦付出后甜蜜的收获。
1.精打细算,制作攻略
为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旅游,园部为每位幼儿制作一本旅游小护照,设立旅游经费,创设飞机、高铁、汽车三种交通工具以及每个城市间不同的票价,需要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商量根据经费制定旅行计划,填写小护照中各项内容:我的身份证、我的旅行计划、我的旅行经费等内容。在规划过程中有出现享受型幼儿乘坐三趟飞机而导致经费不足;有出现精打细算型幼儿舍不得用钱而乘坐三趟汽车;有规划着为家人带各种纪念品的。通过旅行攻略的制作孩子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额对于钱币有了新的认知,知道了旅行需要合理规划经费,制定明确的旅行路线。
图7:幼儿小护照
2.模拟场景,体验购票
为使活动更加真实,园部模拟购票场景创设购票服务台,设立购票日。在购票过程中孩子要对自己的旅行计划非常清楚,需要向票务员讲解自己所要去的三个城市以及城市之间所要转乘的交通工具。实名制购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孩子忘记带小护照的;有不小心掉钱而无法买票的;有孩子捡到钱后不愿归还的;有相互交流旅游目的地的;有自掏腰包帮助别人买票的,有为了省钱向园长妈妈申请不参加旅行的,或三趟都是坐汽车的,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缩影,在这里他们感受了一次春运的繁忙和拥挤,知道公共场合需要排队的社会规则,知道要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知道捡到物品要归还原主……
图8:幼儿购票现场
3.走街串巷,享受旅行
为方便幼儿寻找到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每个班级制作城市海报,每一个楼层中都粘贴城市地图,小小旅行者们穿戴整齐穿梭于幼儿园的各个楼道、教室间。在旅行中有坐错车的,有进入城市后舍不得为自己买不断为家人购买礼物的,小导游用流畅的语言介绍着班级所创设的城市以及相关的景点、小吃;小售货员们热情的招待着每一位顾客售卖着物品,小演员们认真演绎着作品,更有带病上岗的。在这里他们知道工作中责任的重大,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孩子们接受着别人给予的爱,尝试着去付出自己的爱。
9 :小驴友们的快乐体验
这样的深度学习其实教师很纠结,因为在实施过程很多问题都会和理念产生碰撞摩擦,需要教师不断改变固有的教育思想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计划;这样的深度教学让家长很幸苦,他们需要跟随孩子的步伐根据孩子的计划和孩子一起寻找所需要的各种资料、材料,与孩子一起步行在活动之中;但是这样的深度教学孩子很幸福,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分享收获着爱,在一次次失败中收获成长和勇气,在当家作主中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2.李 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
3.舒兰兰 裴新宁.为深度学习而教——基于美国研究学会“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的分析.江苏教育研究.2016(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