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不一样的精彩
图图“游戏教研”之思与行
作者: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21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转眼间,毕业至今在幼教的岗位上已有十个年头,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爱笑、爱玩、爱幼教这份纯真的事业。在与孩子们相处的十年中,我收获了男神、暖男、屠老师爸爸、滑稽大王……这样的美好的称呼。我曾经一直认为这也将是我教育生涯的全部。然而,2013年9月出于领导对我的信任,我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这个角色赋予更多的挑战——教研组长。这让我倍感荣幸的同时,又困惑重重,我经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怎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喜欢的,对日常教学是有帮助的?
问题2: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我的孩子有进步吗?”“我们的老师有进步吗?”“我自己有进步吗?”
问题3:作为全区为数不多的男教研组长,我怎样做才能做出属于我自己的“特色”!
介于以上的思考,我首先想到一个字“玩”。这便有了最初的“图图玩教研”的创想。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如何鉴定这个字的?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以上是不同群体对这个字的解读。
那么教研真的能“玩”吗?怎样玩才能玩有章法,玩有所乐,玩有所成。我们在玩的基础上继续细化活动,游戏教研便孕育而生。“游戏教研”的核心是:以兴趣为驱动,以游戏为载体,成长为目的。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开启游戏教研之旅吧!
游戏一:下象棋
下象棋的核心:棋盘、棋子、棋手。把棋盘比作幼儿园的教研组的布局,把棋子比作教师个体,棋手是教研的组织者。那么要下赢这盘棋,就需要开启智慧的布局。于是在前期,我们对每位教师做了自我发展调研,教师们将自己的需求或者自己认为自己觉得哪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展现出来,教研组结合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及个人需求进行网络梯队的划分,并赋予角色,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之后我们的私人定制计划也随着老师们的需求逐步开展,自我规划---分组讨论—组内合作计划—组内活动—成长足迹,一系列的前期计划为我们的自主成长奠定了基础。最终我们的教师定位新鲜出炉:专业型、科研型、管理型及技能型等,力求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
除了教研组的私人定制双向计划,另外,我们还关注教研问题的布局凝练。在自我剖析和教研组二次诊断后,我们将在此进行教研问卷调查。教研问卷调查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幼儿园肯定都在进行,然而我们除了自下而上的教研问卷的梳理,然而更多是对问题教研的布局凝练,把老师的问题放到最恰当的时机进行研讨。例如在学期初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位教师已经关注到一日活动中生活环节的喝水问题,而其他教师都没有关注,但在幼儿园半日活动开放中,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问题的存在,然后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优化半日活动中进行研讨,正因为老师都关注的问题教研,得到很好的效果。请看这是我们这学期的教研问卷梳理的情况。
游戏二:打陀螺
陀螺的转动需要三个要素,即抽打者、陀螺、围绕中心点自转。抽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借力的过程,借谁之力,借团队之力,借专家之力,借力的过程也需要抽打者的力度恰到好处,太重或太轻都将造成反效果。我本人的个性比较随性,所以我想追求的教研风格是随心而至,尽兴而归。在整个教研活动的规划过程中,我时刻谨记自己的位置,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另外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指导。
另外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呢?我们注重教研梯度的打造:1.教研问题的梯度打造:例如在在集体教学有效回应的教研活动中,我提出了集体教学活动回应的几种类型,我发现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听的云里雾里,可想这样的教研活动对他的帮助几乎为零,然后我在下一次的教研活动中,采用由易到难的形式,让新教师也参与进来。
2.教研组织形式梯度打造:每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间存在着教育能力、知识技能、研究水平、个性特点等差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之间的差距不是单向的差距,绝对的师徒关系是不存在的,如青年教师可能在教育经验上不如老教师,但在教育理念的汲取、教学实践的创新和现代教育技能的运用上优于老教师。为此,我园以我为中心的“图图草根工作坊”形式来发挥教师各自的潜能。在草根工作坊中,我们集中青年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做导师,定期辅导有关活动设计、说课等对于新教师来说迫切需要的一些专业活动;在专业型教师结合“新生代“老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半日活动”的包装、“教学磨课”等等,让教师间互相欣赏与学习,让真正有需要的老师自主选择时间选择地点开展各种工坊活动,使“草根工作坊”的功能从表面的“传帮带”转化为“互促共进”。
游戏三:拼拼图
现在呈现的游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没错,就是拼图,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同感,少了任何一块就不完整,不完美了呢?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我努力让老师们意识到,在团队中自己的重要性,缺一不可。
1.予教研以“情怀”:在教研中我们力求形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因此我们在教研工作的开展中注重教师的个人感受、精神状态,营造尊重与关怀的氛围,以游戏贯穿始终,尽量创设宽松的氛围开展活动。如学期末的教研同乐会,融入甄嬛、芈月这些女强人的形象为各自的领队,使得我们的学习不再是单一死记硬背,让我们在游戏中寻找自己年龄段的目标与要点,既达到了记忆学习的目的,又娱乐了身心。此类活动的推广,使得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体验到愉悦,更是建立了自信,同伴之间的亲切感在短期内迅速建立。
2. 赋教师有“权限”:为了让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站为本我立场,真正落实自主教研,我园开展了“我需要这样的教研”交流活动,在调研设置中,我们让老师说说自己的擅长与目标,问题“如果让你来组织教研活动,你比较擅长哪方面?”的设置更是激起了老师们组织教研活动的欲望,“今天的教研我组织”给老师们带来了新鲜感,而且不同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会让老师们分享到更多的新鲜元素。这样的调研真实了解到教师群体对教研活动的看法、建议,以“赋予权利”来调整教研活动的定位。
3. 让活动有“后续”:次教研活动的结束对于老师来说可能就是单纯的结束,而对于教研组来说想要了解教研的效果,关注教师的真正的需求,却是一次新的开始。因此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都会有后续的三部曲:“园长点评”----对活动整体评价并提出下阶段工作方向;“老师反馈”----评价满意度,提出建议;“组织者反思”----反思组织效果,提出改进方案。通过三方反馈,我们的教研活动在不断丰富,教研形式在不断改变,老师们从中也逐渐成长起来。
游戏四:跳格子
跳格子的玩法很多,有双脚跳,单脚跳,合作跳……但是跳的动作一定是用脚来完成的。我们的游戏教研只有脚踏实地的走,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也正因为我们的努力,慢慢的收获了许多属于我们金色的荣誉:例如鄞州区首批五星级教研组、我个人也收获市区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等。
游戏教研其实就是一个随心、随兴、随性的过程,下象棋、打陀螺、拼拼图、跳格子游戏模式能在今后的活动中呈现更多不一样的精彩。
最后我就以杨蓉老师主编的《草根草叶开草花》这本书中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和分享:
草,虽然没有雍容华贵的姿态,也没有浓香四溢的味道,但却具有非同一般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也因此拥有了别具一格的美丽样态。我想我现在所做的就是草根的事业,希望我这条草根能长出游戏教研的绿叶,开出游戏教研的小花。
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幼儿园 屠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