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情 注重评价
区小学品德课例研究小组第13次活动暨名师带徒活动
作者:小学品德 发布时间:2016-12-09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12月8日,鄞州小学品德课例组成员以及名师带徒的学员们齐聚塘溪中心小学,参加 “基于学情与评价,建构有效教学”主题课例研讨活动暨区名师带徒活动。
活动伊始,教研员严老师下发了本次活动的观课评价表,明确观课要求与研讨话题。一是从学生的学情角度来探讨课堂教学,思考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情感等增长点在哪里。二是从评价的角度来探讨评价方式的运用及如何进一步改进评价策略,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促进教学的改进。接下来,进入课堂展示环节,参与课堂展示的有:塘溪中心小学张诗丹的《神奇的电话》、首南第一小学俞培娜的《做班级的小主人》。两位青年教师都是品德新生力量,也为品德这一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张老师的课取材于生活中最常见的传递信息工具之一——电话,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上课前,张老师首先下发了学习评价表,评价主体分为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大块,评价标准包括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组内交流三分方面的具体要求,学生带着评价标准进入了课堂学习。整堂课以“土电话”的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电话发展史,对电话的发展作初步的了解,来感受电话发展的神奇。接下来张老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让学生现场打电话,以此引出电话与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咨询求助、沟通情感、传递信息,体会电话作用的神奇。紧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集中应急电话的使用方法,明白不能乱打应急电话。最后以学生的自评、他评、总评的形式让学生多方位、多维度地参与到学习评价当中,清楚地认识个人与小组在本堂课上的得与失。
俞老师的课聚焦学情的意味就更为明显了,上课内容基本上根据上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开始,俞老师以韵律操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在做操过程中穿插了小组贴合照的环节,引出班级大家庭的集体概念。之后让学生回忆4年来班级中发生的故事,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是快乐的,心中装有集体。接下来,俞老师针对“如何做班级的小主人”这一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首先对班级存在的分工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激发“大家齐参与”的管理热情,再以班级视频为切入点,以《AB剧》的碰撞模式让学生移情感悟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一员都应该“勇于担责任”,接着基于班级后几周的班队课安排空缺的学情,设计了以小主人的姿态筹划班队课活动方案,如此一来,内容层层提升,让“做班级小主人”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不同于张老师的课堂表现评价,俞老师采取了“小而精致”的方案评价,对方案的主题、分工、内容进行自评、他评、师评,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以及筹划的能力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下午,两位上课老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也对自己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随后,听课教师根据严老师布置的观课任务进行分析与总结,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讨。从研讨的过程看,每位教师的思考点“小而深”,对学情与评价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涌现出更多新兴的品德理念,看来,思维碰撞的火花绚烂无比!
随后,骨干教师吴敏敏和周依林两位老师做了主题式演讲,对于“学情”和“评价”两大主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合多方新生的理念,表达了颇有深度的看法,让在座的教师醍醐灌顶,收获满满。最后,严老师围绕“聚焦学情和注重课堂评价”做了总结发言,希望品德课能够从文本出发,从学生出发,结合过程性评价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生活。
我们的品德课需要凸显时代感,欢迎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融合进来;我们的品德课需要时时生长,通过活动、交流、切磋,让教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的品德课需要时时创造,跳出传统的窠臼,拥抱崭新的未来。我们的品德课,一直在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首南第一小学 俞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