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话题 新思路
区小学品德第四协作组活动侧记
作者:小学品德 发布时间:2016-11-18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2016年11月16日,伴着深秋的暖阳,鄞州区第四协作区的品德骨干教师齐聚惠风书院微格教室,共同开展以“评价与整合”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活动分课堂展示和交流探讨两个部分。上午,惠风书院赵书艺老师执教的《我爱秋天》拉开了活动序幕。该课以触摸竞猜、果实变魔术、小米粒讲故事等趣味性活动为载体,整合儿歌、朗读等形式,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果实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随堂评价、小组奖励果实等,让孩子们在源于自己生活小事的活跃气氛中,懂得了珍惜粮食与物品的道理;朝阳小学的俞常青老师执教的《你真棒》,通过富有童趣的贴大拇指、送赞美卡等多元评价,激发孩子夸赞他人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夸赞别人,课堂洋溢着赞美的温暖;金家漕老师执教的《我自己来》以自评、互评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无穷的潜力,系扣子,整书包,原来很多事都可以自理。
下午,三位授课教师和听课老师们在该校会议室,就三堂课进行了主题研讨。三位年轻教师就课堂的设计、实施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接着,老师们围绕主题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尤其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评价的内容,评价的细则,评价的反馈等都是有效评价的决定性因素。
活动最后,区品德教研员严老师首先肯定了3位青年教师,如能正确解读教材,准确定位目标;能合理建构教学环节,版块清晰;能准确把握活动性、体验性等学科特点;教学资源的挖掘贴近孩子的生活,凸显生化性。接着对每节课提出了一个个改进建议。最后,重点答疑解惑 “何为评价与整合”。她强调应以品德课程为核心来整合其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学校德育活动。例如可以把入学教育与《道德与法制》一上相关内容的整合。品德学科具有国家课程标准,内容综合、全面,体系明确、规范,针对学科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主题式整合”。她还说,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即时性评价一定要把握住与目标的关系,但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设计评价内容。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评价,跟踪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清楚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情况。另外,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评价方式应新颖,操作方法要简单,如用大拇指直接点赞、粘贴小星星、积攒小动物等等;评价的内容要求应该细化,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当然评价的反馈也可以结合班级管理和学校的德育活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讨明晰了课改理念,打开了新的教研话题,构建了新的教学思路。
(通讯员:惠风书院陈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