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简报 >> 往期期刊

《教育信息参考》(2016年第1期,总第10期)

作者:鄞州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6-02-23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教育信息参考

(鄞州区教育局)

  总第10期                                          2016年第1期 


“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教改将继续深化,对师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2016  教师将面临五大挑战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大潮波涛汹涌,在深刻的教育变革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否更大了?当以学生为本、读懂学生需要落到实处时,教师该如何应对?2016年,“十三五”将拉开大幕,走进改革深水区的北京教改将将继续深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该如何迎接挑战? 

挑战1——“互联网+”:深度拥抱“互联网+”时代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似乎一夜之间,这个词便成为了热词。“互联网+”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一块黑板+粉笔的教育”方式必然发生变化,甚至走向终结,教育必然走进“互联网+”的崭新时代。

当教育借助于互联网产生的在线课程,比如慕课,像旋风一样刮来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是不行的。比如师生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纯粹的现实世界,变成了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步进行,从以前的线下交流到线上与线下交流同时进行等等。

当“互联网+”里海量的信息包围着校园,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甚至拥有比教师更多的信息资源。 

   应对措施:

“互联网+”时代既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方方面面的挑战。有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思维的挑战,也有对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等等的挑战。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呢?专家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个+”:第一,热情。教师要做“互联网+”时代的拥抱者。第二,素养。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第三,习惯。要做“互联网+”时代的践行者。第四,思维。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共享者。第五,创新。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挑战2—中高考改革:引导学生走出书本 走向社会 

  “和过去相比,现在高考分数背后蕴涵的东西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指出,“现在高考愈发重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愈发重视对价值理念的考查。像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学科,通过加大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通过加大阅读文本长度和增加作文题目选项等,实际上都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要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

  语文考卷给古迹牌匾“挑刺”、大作文选对话或续写科幻小说、算算国歌演唱时间竟是物理考题、化学题目则和语文一样,出现了连环画……这些都是2015年北京中考题,从考题可以看出“宽基础、少难题、突出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成为今年中考命题的亮点。

“今年中考命题重点解决的是:以考试引导教学,将以往更多地关注试卷的难度、题型,转移到密切关注教学的导向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考考题改革是为了落实课改方案,增加传统文化及社会大课堂的内容,尽量增设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今年取消了往年压轴的0.2难度系数题目,对今后教师的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应对措施:

  面对中高考考题“变脸”,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该如何转变思维定式,变革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姚军认为,教师当务之急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英语特级教师马莉则建议,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善于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挑战3——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成教育新的出发点 

  每节课时长可“伸缩”、九年级增设历史、生物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比例增大……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今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课表也将随之“大变脸”!课程计划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化?教师又将迎来哪些挑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传世介绍,在课程内容上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紧扣基础教育的特征,提倡教宽、学宽、考宽;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中国梦教育、专题教育等学科课程的有机渗透,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修养身心,健康成长;三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具体内容和目标,守住底线;四是与时俱进,加强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等课程建设;五是着眼未来,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学生既具有全球视野,发展国际意识和人类精神,又始终坚持民族立场,树立中国气象,做中华儿女。  

    应对措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传世指出,新的课程计划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要提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的素养课程,让每一门课程像种子一样,具有由内而外的生长力,具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持续影响力,从而使学生在走入生活的时候、面对市场的时候,有情有义,有国有家。

  这就要求,每个学科教师要从素养的角度着力思考学科所能,并付诸实践。同时,教师要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阅读素养,并不是语文、外语教师的专利,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培育基于本学科文本的阅读素养  

挑战4——读懂学生:读懂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北京教改的核心是把学生放在重点。”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的“首届全球未来学校暨世界基础教育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表示,北京今后的教育改革的重点将在于“真正读懂学生”。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可以支配一切,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进程等,完全由教师掌控。而今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权威。

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什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又该如何重塑角色?这些都是教师面对的挑战。 

  应对措施:

  “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在特级教师钱守旺看来,课程标准里就有阐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中,教师们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想读懂孩子,可是却苦于找不到路径和方法。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认为,读“懂”学生,需要家长、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学生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抓住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教育策略。 

挑战5:育人工作:好班主任 要“走心” 

  班主任的任务很重,除了要关注班里几十个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多元了,要求也更高……记者在北京市中小学采访发现,在新时期,班主任面临着全新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同一学校和同一班级学生的文化背景也越来越复杂。如何面对多元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成为班主任的必修课。与此同时,不少教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需求更加多样了,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到了学校,最终落到了班主任头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屡屡受到家长的指手画脚。”

在班主任看来,以往班主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今,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质健康都和班主任挂钩,班主任的责任加重,这也给班主任工作加重了负担。 

  应对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认为,对于不同层次的班主任,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管是年轻的还是成熟的班主任,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走心”最为重要,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家长的内心。

张红认为,班主任的成长需要时间的历练,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境界。“班主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只有当班主任全身心投入其中,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尊重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从中收获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张红说。                           

                          (现代教育报记者 郑祖伟/文)

 

  

2016 我们如何做教师——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动机在驱动,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而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就是考试的压力或者是父母的压力、奖励,但是这种外部动机很容易消失。内部的动机就是对每个学科的兴趣、爱好,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这种兴趣爱好。所以,我特别强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兴趣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对老师来说,兴趣也是其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当过中学校长,后来到大学当教师。“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先生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句是说我们的教育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一句是说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都能解决。我也一直强调,教育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做教育68年了,在教育中看到一些问题,过去的一些传统做法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不能真正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当今的教育就是将选择权还给孩子。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殊环境,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特殊使命。我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解决时代的难题,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当然,教师的作用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与生俱来的智能得以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去教学生一些他们需要的知识,而是帮助他们自己去理解与生俱来的智慧,并且去培育与发展这样的智慧。这时,师生就是在共同学习中成长。所谓自我超越,既是超越自己的旧我,同时也是超越自己和他人构成的一个人际关系的旧范式。

对于学生来说,成长发生在活动中。同时,我们也相信最好的出路还在于正在受教育的这代人。我们给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们也提出了许多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时代,教师是一个设计者,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要使学生在信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解决。但是有些地方我们还是要帮助他们,就像孩子在走路的时候摔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但有时为了防止他受伤,必要时还是要扶他们一把。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还要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作者:顾明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师大资深教授)

 

来源:《现代教育报》



主办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
本站域名:www.nbyzedu.cn 浙ICP备05018215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8.0版本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