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言路,切实提高民工学校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鄞州区塘溪镇利民小学 徐显明 发布时间:2013-05-08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广开言路,切实提高民工学校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鄞州区塘溪镇利民小学 徐显明
语文教学,老师们对读、写 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视,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是不够到位,以至于不少小学生从学会说话起到小学即将毕业,已有十多年的说话经历,但一遇到正式的场合,预设的情境,特定的话题时就显得神色慌张、语无伦次、支支吾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不好、没有足够的勇气;另一方面在于平时训练不够,缺乏实践,没有经验,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口齿清楚,井然有序的说下去,也就是说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以至于交流起来困难,达不到预期目的。按照新课标规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要为学生训练口头表达提供更多的实践途径,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我认为唯有将口头表达常态化、长期化,假以时日,必有收获。本人尝试着通过下面一些途径入手。
一:凭借教材,巧妙挖掘,课堂上训练口头表达
教材为我们编排了体裁多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只要我们研读、巧设情景、适时铺垫,总能因课制宜地设计出训练话题,并且总能够让这个话题切合或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就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魔术师,总要你功夫下到了,学生就会对你设定的情境感兴趣,并期望能做得更好,果真如此,你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训练就成功了。
1,当一回小记者。那些思想性强,情节动人的课文,即可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当记者,假定学生为文中某一角色,巧妙预设一些问题,现场采访,从而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如九册《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师作为记者,采访作为课文作者的学生:那么多诱人的选择,你为什么只对书本情有独钟呢?书本究竟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又如《慈母情深》一文,师采访这名学生:到妈妈哪里拿钱还用吞吞吐吐?为什么就在那一天,你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把学生搁进文中环境,扮演某一角色,有话可说,容易表达清楚。记者这一身份也可以让学生充当,进行现场采访。
2,当一回小导游。那些描绘风景名胜、壮丽河山的课文,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指定一名学生当导游,其余学生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通过绘声绘色的介绍,激发游客迫不及待的观光欲望。如,《桂林山水》、《张家界》、《客家民居》、《长城》、《百泉村》等这些课文。这样迫使学生娴熟课文内容,巧妙组织语言,当好导游这一角色。
3,当一回小导演。那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或意蕴丰富的诗歌,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指定学生充当导演,如何在你的执导下,把课文演绎成电影或电视剧,你将选取哪些动人的情节、细节制作你的影视片。如《地震中的父与子》、《长征》这些课文,可设计这样的说话训练。
4,当一回小作家。那些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言虽尽而意未穷的课文,因为作者的巧妙布白,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当一回作家,续写后来发生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接下来的故事你将怎样写下去?为什么要这样续写后来的故事情节?如《穷人.》、《凡卡》、《金色的脚印》等课文,这种方式训练说话,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5,当一回小画家。小学低段教材是绘本,中高段课文插图也很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你是课文插图的作者,在这幅画中,画了哪些事物,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物作为内容,究竟想说明什么?如《钓鱼的启示》、《珍珠鸟》、《毛主席在花山》等课文。利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看图说话,都很轻松,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培养。
6,当一回小编辑。那些文字简约,抽象深奥的诗歌、戏曲类课文,可以这样做:有人把这篇文章交给了你这个编辑,征求你的意见。你看后认为如果把它改写成故事或散文更好,更能感动读者。你作为编辑,准备怎样改写,将把那些细节写进去才好呢?你替作者出出主意。如《鮑照然之浙东》、《长相思》、《奴隶英雄》这些课文,用这种方式训练说话,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
7,当一回小摄影师。那些以情节、场面、风景描绘见长的课文,可以这样做:你就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亲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将把那些最难忘、最动人的镜头拍下来,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说话,学生要将文中内容重新剪辑、调整、贯穿,注重了说话的层次性。
8,当一回小辩手。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中有口语交际,交流平台,老师可以将有的话题设计为辩论赛,确定出正反双方,然后训练即兴表达。如“开卷是否有益”这个话题即可这样做。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说话,锻炼了学生敏捷、辩证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分析、善于应对的能力。
9,当一回小工程师。那些涉及工程、建筑方面的课文,可以这样设计话题:你就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师,现场总指挥,谈谈你是怎样解决这个施工难题,完成工程任务的。如《长城》、《詹天佑》等课文,在训练中,对学生新颖独特,颇具创意的多元回答,应给予充分肯定,倍加赞赏。这种口头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10,当一回小解说员、推销员。那些新产品、新材料介绍、名胜古迹游历、事物说明为内容的文章,可以这样做:你是一名优秀的推销员、解说员,怎么简洁清楚地介绍该产品,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怎样层次井然地解说江山胜迹,引领游客参观?怎样准确生动地说明动植物或科学事理?如《新型玻璃》、《鲸》、《秦兵马俑》等这些课文,通过口头表达,既提升了说话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可贵品质。
11,当一回小评委。课堂上某一同学扮演某一角色,演绎某一情境,进行口头表达时,其他同学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听众,可是评委。评委要仔细听,认真想,准备好点评内容。能否恰如其分地点评,指出表达中精彩的部分,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看谁的点评最好。当好评委,所有同学都特别期待,不甘落后,这样,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课堂。当然,评委是随意抽出来的,这样做,有利于大面积提升全班学生的说话能力。
(拿五年级上册课文为主举例说明)
二,创造条件,养成习惯,课前练习口头表达
教师除了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设情境,搭桥铺路,千方百计练习口头表达外, 还可以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利用约3分钟进行训练。班上不是有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吗?可以在上面开辟;天下要闻、好人好事、今日天气、奇思妙想等栏目,每天由两名学生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收看这方面的节目,然后整理并填写在相应的栏目板块处,课前由这两名学生充当当天的班级播音员,播送这些话题内容,做法是轮流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加强,看、听、写、说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为了当好这个播音员,同学们特别用心,长期坚持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放眼课外,创新形式,在生活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巧扮角色,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增强了口语班的的目的性,能有效避免其随意性,盲目性,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胆识,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但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这点训练上,还是很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口语表达途径,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如:分享成长快乐,举办班级故事会,追寻难忘往事,介绍身边趣闻,当一回主持人,当一期播音员,探访名人,与父母畅谈------都不失好的形式和机会,教师贵在引领,通过预设话题,提出相关要求,布置训练任务,督促活动开展,确保表达质量和任务完成,让活动受到实效。
总之,无论是课前、课堂、课外进行的口语表达训练,教师都必须早作充分准备,巧妙铺垫,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每一次训练充满信心,找到似我也会说的感觉,,切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人为拔高训练要求,。即便有些话题看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老师下足了功夫,能给予孩子不留痕迹的巧妙引导,也能化难为易,调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训练的目的。我认为,唯有广辟途径,广开言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待学生训练有素后,必定不再为说而犯愁,为说而却步,必定能使他们在口语表达中真正尝到语文学习的巨大乐趣,体会到善说会说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