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东教育年鉴(2006年卷)
作者:鄞州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6-12-29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概况] 2006年,江东区有直属初中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0所、幼儿园10所、民办学校50余所,全日制在校(园)学生4.3万名,在编教职工2000余人。有区社区学院、区青少年宫各1个。全区教育系统着眼于创办以“精、特、优”为标志的都市型精品教育,积极稳妥做好初中管理体制调整工作,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全面提速、全面优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我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一年来,基础教育进一步协调发展。制发《江东区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聚焦多方力量,突破发展瓶颈,顺利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起步年各项任务。以“建峰填谷,提升底线”为主题,实施义务教育均衡投入,做到学校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和基本统一。通过区域内管理、师资、学科的交流,推进学校“软实力”平衡。6所学校评为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小学优质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82.9%,居全市领先地位。制发《江东区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的实施意见》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段)教育服务实施意见》。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与路径探索》丛书编写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初中管理体制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贯彻落实《纲要》及《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活动评比、保教项目交流、重点督查、星级奖励,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出台《民办幼儿园创等级奖励办法》,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档次。组织开展第二批试点园教师专题论坛和教学展示活动,进一步规范扩大试点园优质资源,汇编二级辅导网幼儿园辅导工作案例。新增省示范幼儿园1所、六星级幼儿园1所、四星级幼儿园2所,三星级以上幼儿园占总园数比例达到56%。
深入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工程”。组织开展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年度自主发展督导评价,指导第二批自主发展督导评价学校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召开“学校自主发展督导评估”现场经验交流会,承办全市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修订《江东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发展督导评价基本指标》,制订《江东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民办)自主发展督导评价基础指标和发展指南》。完成新一届教育督学的换届聘任工作。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师培养等全面合作,启动《全民优质均衡教育的区域探索》课题的研究和系列师资培训工作,成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一年来,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0-3岁早期教育扎实推进,联合人口和计生、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独生子女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召开社区早教指导站工作会议,汇编工作经验和精彩课程,建立特色型早教指导站11个。创办全市第一份早期教育报《启程报》。成立全省首个“胎儿大学”。
社区教育迈上新台阶。制定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启动第二批社区教育讲师团、志愿人员注册登记工作,编撰江东区社区教育系列读本,评选第四批学习型社区。召开江东区推进社区教育暨学习型组织创建经验交流会。组织开展以“文明与我同行”为主题的青少年学生暑期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夕阳无限、精彩人生”老年人才艺展示活动。组织全区居民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全年正规化培训率达到56.5%。江东区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区教育局被市政府授予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队参加全市万人元旦迎新长跑、全省“迎奥运”健身系列活动和市第三届教工运动会,举办江东区第四届机关体育健身运动会、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第十二届区老年运动会。开展游泳场馆、体育健身路径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完善健身路径管理办法,新增添15条健身路径。举办中小学游泳救生安全图片宣传巡回展。区体育局被省体育局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市体育局评为2002-2006年度宁波市竞技体育贡献奖。
一年来,素质教育进一步扎实推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新成效。制发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共建和谐家园”小学生读书征文、“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系列活动。举办班主任技能比赛,评选2004-2005学年度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在3所学校开展“德育导师制”试点工作。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第十八期儿童军校集训工作。6所学校被评为市第二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教研工作取得新突破。组织并深化“一堂好课”系列研究。进一步完善学校“联片教研”模式。成立区初中学科中心组,加强初中学科研究。全区教师获市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江东区在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四次研讨会上交流,并获课改研究成果一等奖。2所学校被评为市教研先进集体。
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召开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制发《江东区教育科研“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任务》,表彰奖励2005年度教育科研成果。与浙大教育学院合作成立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采用招标方式对申报的2007年区内重大教育课题进行立项。5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科技体育艺术等教育成绩明显。举办江东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在8所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和小发明小创造试点活动,积极推动机器人项目学校的普及工作。李惠利小学、太古小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曙光中学天文台获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银奖和最佳观测奖。四眼碶中学、黄鹂小学分别承办市青少年武术比赛和市小学生棋类比赛。东柳小学学生获市第六届残运会游泳比赛3枚金牌,并破两项市纪录。全年为上级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33名,列全市前茅。举行江东区第十届艺术节开幕式暨“放飞希望”大型文艺演出。四眼碶中学、荷花庄小学分别承办省书研会实验学校工作会议和省书研会实验基地年会。6所学校评为2006-2007年度市级艺术特色项目学校。4所学校评为省第三批绿色学校,5所学校评为第四批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召开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出台《2006-2008年江东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江东教育信息网管理办法(试行)》,举办区首届师生电脑作品大奖赛。开展学校特色网站评比,栎木小学、江东实验小学分获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网站评比二、三等奖。完成网络中心网站UPS扩容及“江东教育信息网”改版工程,推进以“江东教育博客”为重点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广和完善江东教育系统电子政务管理平台。
一年来,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教师发展工程”,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选派4名教师参加“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培养。区师训中心荣获省中小学教师主题(专题)培训先进集体称号。新增省特级教师1名、区名教师5名、市学科骨干教师5名,新增区名师工作室2个。举办“浙江名师江东行”、“名师引领我践行”系列活动和以“展骨干教师风采,创江东教育精品”为主题的区名师论坛暨首批学科骨干教师展示交流活动。江东区教师在市第九届“教坛新秀”评选中获一等奖4项。
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子。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组织暑期师德专题学习周,开展师德大讨论和“争当学生爱戴的好教师”活动。举办“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网络读书活动,设置读书论坛。组织开展“感念师恩”征文活动,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组织奖。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出台《关于加强教师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17位骨干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从政策上推进区域内师资力量的均衡。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先后组织教研员、教科员、优秀教师招聘工作。创新见习期转正考核模式,实行教研员跟踪考核方式。制发《区教育局关于直属学校奖金、福利分配的补充意见》,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十一五”干训计划,选派6名校级领导到上海、北京挂职学习,2名校长参加市骨干校长培训,10名新任校级和后备干部完成校长资格培训。评选第三批区名校长。扩大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试点学校数量。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办局管干部高级研修班。制发《区教育系统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实施意见》,以学习型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推进学习型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一年来,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完善《江东区教育系统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手册》。积极推进东部新城九年一贯制学校、朱雀小学综合楼翻建、通途小学体育馆、第十九中学一期改造工程等建设工程。11所学校通过省万校标准评估,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数占学校总数的比例达到50%。
强化教育经费和财产管理。加强对教育收费监督,积极实施“阳光收费”工程,实现教育收费“零投诉”,顺利通过省收费规范示范区验收工作。初步调整全区中小学的财务和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调整和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在10所学校开展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平台的试点工作。对9位校(园)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区教育局被评为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
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建设“平安校园”工作会议,制定《江东区中小学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构筑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举办校(园)长法律安全条例培训和第二期学校保安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等专题性教育活动。对民办学校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创建交通安全学校、学校食堂评估与检查活动。全市“平安校园”现场会在第七中学举行,6所初中全部被评为市首批“平安校园”。
一年来,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政治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制定《局党委2006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举办中心组学习观摩会。局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代表江东区在全市中心组学习经验总结大会上进行交流。
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队参加“廉政故事”征集和“红船杯”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开展评选最佳党日活动、最佳党员示范岗、新党员入党宣誓等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党员义工行动”活动,并将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汇编成《义工体验》一书。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逐步推广“党员量化考核”。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代会制度,在3所民办学校开展教代会试点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与直属各单位一把手签订《规范办学及收费行为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发《江东区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江东区教育局“三重一大”保廉工作实施意见》,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制订《江东区教育系统基层廉洁建设工程标准》,推进基层廉洁建设工程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的创建工作。
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完成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相关指标的资料整理和区青少年宫等级评估工作。7所学校被评为第五轮(2004-2005)市示范性文明学校,我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材料在全市创建工作总结大会上进行交流。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各类报道100余篇,为宣传全区教育工作方针政策、改革思路和经验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东教办)
[我省首个女教师俱乐部在江东成立] 为加强女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不断提升女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2006年3月,全省首个女教师俱乐部——满天星俱乐部在江东区成立。该俱乐部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面向全体女教师,倡导“积极、健康”的活动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进取”的人文精神,勉励广大女教师争做“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新时代女性。俱乐部为女教师提供各种服务帮助,陆续开展学术论坛、心理辅导培训和社会各界妇女联谊等活动,促进女教师增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意识,着力提升女教师对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江东教育事业培训和推荐优秀女性人才。
[江东区与浙江大学开展全面教育合作] 2006年3月,为充分依托浙江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推进江东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江东区教育局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就设立合作专项资金、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等相关事宜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江东区教育局自2006年起,每年在预算中安排100万元合作专项资金,用于创新体系、课题指导与合作研究、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以及成果奖励等建设。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开设高级研修班、短期培训、讲座和组织外出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校长、名教师和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为目标,推动江东区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同时,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到江东区学校挂职,作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
[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落户江东] 2006年4月,在无锡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课题工作会议上,江东区黄鹂小学被列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继成为宁波市棋院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三棋训练基地”之后,首个在江东区落户的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黄鹂小学以构建具有“棋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为载体,编订《棋海求知》校本课程,让“三棋”文化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江东区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出台] 2006年6月,江东区教育局出台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奖励在教育科学方面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进一步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研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正确引导教师的学术之风。据统计,全年奖励教师145名,累计发放金额6万余元。
[江东区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党员义工”活动] 从2006年7月份开始,江东区教育局党委在全区教育系统党员教师中开展以“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尽党员义务、展教师风采”为主题“党员义工”活动,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在组织结构上,活动建立区教育局服务总队、各党支部服务分队两级网络。“义工”服务实行积分制和星级制,每服务1小时积5分,服务满20小时晋升为一星级“义工”,以此类推计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392名党员教师深入社区,先后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余份、举办暑期教育课200余节、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0场次,参与率达99.7%。
[江东区荣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称号] 2006年8月,国家教育部发文公布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江东区名列其中,标志着江东区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人人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迈进一大步。目前,江东区已基本形成以区社区学院为中心级、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支撑级、社区市民学校为辐射级的覆盖广、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教育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江东区市民参与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约28.5万人次,社区教育参与率达51.8%。
[学校机器人教育取得新突破] 2006年9月、12月,李惠利小学和太古小学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称号,成为宁波市获此殊荣仅有的两所小学。江东区教育局以科技发明为切入口,在8所学校试点开展机器人特色教育。通过优化整合科学课程资源,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形成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江东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江东区体育行政部门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抓手,着力抓好“三个”环节,积极发挥学校体育设施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充分增加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便满足社区居民就地、就近、就便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基本成型。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开放运动场地45000余平方米,进场活动居民超过3万人次。同时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目前俱乐部已有注册会员4851人。
[江东区教师获中央教科所第四届“百千万工程”多项大奖] 江东区教师在第四届“百千万工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选拔赛中表现出色,其中镇安小学张宁玲制作的《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高敏和黄吉雁制作的《多彩的民族风情》获得课件一等奖,王晓爱、黄吉雁制作的课件《太阳海》获得二等奖;东柳小学林颖的《聊聊京剧》获示范课一等奖,该课制作的web学习网站同时获课件比赛特等奖。“百千万工程”自举办以来,得到了江东区学校及教师的热情关注与积极参与。各校充分利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对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进行尝试和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全区教师累计获得了2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2个优秀奖。
[江东区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纳入自主发展督导评估] 江东区教育局在7所公办学校完成试点基础上,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纳入自主发展督导评价体系,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水平,逐步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自主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以学校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为主体,教育行政、教育督导和社会他评为辅助,在强调共性的同时,鼓励每所学校立足自身实际,走特色办学之路。其分层次、发展性、探究式的特点,改变了过去单纯检查评价、然后给学校定性的办法,更侧重于各校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使教育督导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江东区试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江东区教育局在7所学校开展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按照要求,校长一届任期三年,任期目标分共性、个性两块,每学年由区教育局进行过程性考核。校长一届任满前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档,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奖惩的主要依据,凡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一律不再续聘。
[江东区全面实施早教工程 提高社区早教网络覆盖率] 为进一步普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江东区以社区学院早期教育部为龙头,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优生优育”早教工程。通过“早教直通车——送教进社区”等活动,大大方便各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就近选择指导站享受到早教服务或早教指导。前,江东区已建立起“一个早教中心、两所示范园、十一个社区指导站”早教指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