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聚焦网络教研
——记鄞州区英语名师带徒何晓灵导师小组线上学习
作者:初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0-04-24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为了核心素养掷地有声,让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在鄞州区英语教研员杨老师的带领下,鄞州区名师带徒活动开展了“云”教研培训。我们小组学员认真扎实地进行了学习活动,培训由两个部分组成:程晓棠专家的《词汇教与学》和陈辰老师示范的听说课。成员们认真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一、让词汇活起来
过去在教学中,我常常习惯地把关注点放在对词义的理解和对文本的理解中。针对词汇,我们经常会教读音,解释词性、用法和常用的固定搭配等,更多停留在词本身。今天我们观看了程晓棠教授的《词汇教与学》视频,感受到词汇教学不仅仅是在教词本身,还有词的表达。
首先,程教授多次提到词汇学习要和语境相结合,把词用起来,让词活起来,并非是孤立的一个词。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在不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需要拥有学以致用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发现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中总会出现几个课本里不曾出现的生词,或者,当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英文外刊资料时,可肯定会遇到生词,那么如何去理解词义?这时候,结合语境的词汇教学就非常有必要了。学生可以根据语境去猜测词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也可以加入此类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地更好。例如,学生用单词造句,让词在句子中活起来。
其次,通过程教授的一些例子,我们也看到了目前词汇教学上的弊端。他说到die of和 die from的区别,其实区别不大,不用死抠。当我们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顿时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过于公式化。曾经,我们也对着学生说die of 死于内因,die from死于外因。其实这样的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是不可取的。我们认为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开放性的。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语言是不断被更新和替代的。我们现在翻来覆去强调的很多东西或许早已是old English。前不久,add oil(加油)被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未来,随着中国崛起,随着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联结加深,英语作为全世界第一大语言,必定会更加多彩。令我们欣喜的是,近年来,英语考试也越来越弱化语法知识的考察,更侧重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
二、一个中心,两个技能
这是一堂由来自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陈辰老师示范的听说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首先,陈老师通过自我介绍以及师生互动简单地对频率副词进行复习,然后辅以看图练习加深学生对频率副词的印象。通过挖空位置的互换,引出另一种频率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基本了解两种频率的表达方式后,陈老师主动让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接下来的组内合作和小组竞赛让课堂从“静态”过渡到“动态”。陈老师给予了学生们充足的沟通和交流的时间。接下来的听力任务陈老师也做了相应的整改,从易到难,从浅入深,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到客观评价他人的生活习惯。最后的产出以“一人陈述,两人对话,一人汇报”的形式将本堂课的所学的知识点完美地呈现出来。
陈老师的课堂始终贯彻“一个中心,两个技能”。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听和说两大技能。在本堂课中,学生听教师,听同学,听音频。在听的过程中做到对知识点的分析,理解并自我消化。同时,学生也在不断地以说的方式产出。学生说内容,说练习,说观点。在说的过程中做到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并自我检验。陈老师在安排听说环节的时候,也是非常用心的。单纯地听或者说都没有边听边说来得有效果。有了听的基础,学生的说就显得更加顺畅。有了说的产出,学生对听的内容就不会生涩,学生的自信心也就上去了。在整个听说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应得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