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实践出发,探寻课堂本真
记鄞州区小学语文第一协作区教研活动
作者: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16-11-17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为了全面推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成长,11月15日上午,小学语文第一协作区教学研讨活动在堇山小学举行。
区教研员赵培敏老师、第一协作区总负责人李益友老师以及来自协作区各校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共有三位老师完成教学展示,堇山小学的刘晶晶老师和王琼老师分别执教人教版三上《矛和盾的集合》的一二课时,东湖小学孙静波老师执教内容为人教版三上《一次成功的实验》的第一课时。
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上,三位老师都能有意识地从文本特点、年段特征出发,教学环节设计也是独具匠心,老师们都充分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如刘老师巧妙利用学生的课本,引导学生把课本作为“盾”,老师的语言就是“矛”,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王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寓意;孙老师则是通过一张表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炼文本信息。教学中,老师们都注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上都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习。
上完课后,三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赵老师在肯定了三位年轻教师和堇山小学学生课堂表现后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赵老师强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因为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教学内容,我们除了要考虑文本特点和年段特征外,还要从“学情”出发去调整教学目标。虽然这一点是最难的,但我们应该努力实践。
那么,“寓言”这种特殊文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又该如何确定?赵老师引导老师们应从寓言本身的创作出发去考虑。据此,她结合《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老师们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做得更有实效性。
最后,赵老师还指出在落实学生学习活动时,应该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抄写句子前空两格”、“书写要正确”、“看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再抄写”等这些都是应该引导学生做到的。
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从老师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老师的教学行为要从“目标-达成-评价”向“主题-探究-表现”转变。这是赵老师给予老师们最大的教学启发。
可以说,本次教研活动的举行为第一协作区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提升了各校教师对于教学活动更好的认识,对于促进各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堇山小学 曹丽君 汪典)